恒大造車喊了兩年了,最近一波恆馳汽車的廣告襲來,用“鋪天蓋地”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史玉柱幫忙操辦的宣傳,跟當年的恆源祥廣告有一拼。恆馳一口氣規劃了6款產品,從轎車、SUV到MPV種類齊全,造型很“新能源”。有人說,發佈會的VI看着又土又low,充滿了金錢的味道,一看就是PPT造車;也有人拍手叫好說,有錢就能買買買,整合資源,房都能造這麼多,造個車算啥?

目前產品完成度不高

恆馳這幾款車怎麼樣?這個問題我目前還回答不了。因爲就目前產品的完成度來說,並不高,展示的6款車型連車門都沒有,更別提內飾了,基本還停留在造型概念階段,離車展上見到的概念車都還有一定距離。6款車型總體設計感統一,但配色有點殺馬特,新能源居然還有大面積進氣格柵?這樣的長相在概念車的陣營中,顏值平平,缺乏記憶點。有點印象的有兩款:恆馳1定位超豪華D級轎車,雙色車身,溜背式造型,貫穿式尾燈;恆馳4定位大7座MPV,車身採用深淺撞色設計,前臉很“新能源”。6款車型都是新能源車型,但三電技術、智能互聯等核心技術並沒有公佈。

產品包裝很厚

恒大應該做過不少禮盒,恆馳推出的6款車型雖然沒有多少具體的產品信息,但“包裝”是真的厚。首先,設計師都是“大師”級別,履歷都是能拿得出手的;其次,最難的底盤架構是直接收購來的,號稱世界頂級;接下來,工程合作開發企業一水的名牌,奧地利AVL、麥格那、FEV等全球汽車行業巨頭;最後,供應商名單裏,博世、大陸、採埃孚等名字也在名單裏。不過,目前也僅有名單,具體合作的程度和內容並不知曉。所以,我只能說包裝很厚,至於這個包裝是否高級,還不清楚。

什麼時候車能造出來?

恆馳汽車公佈了上海和廣州兩大工業4.0標準的生產基地,未來3-5年年產銷100萬輛。按這個信息來看,時間不會太遠。大家可能對年產100萬輛車型沒有概念,目前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國內車企,基本也只有兩個大衆、上汽通用、吉利汽車等爲數不多的車企,一個巴掌基本數完了。如果按照這個願景,5年後,恆馳汽車憑藉幾款新能源汽車就能躋身國內車企前5,10年後可能超過大衆和豐田問鼎全球車企冠軍,成爲“宇宙第一車汽車品牌”,這應該會成爲世界第九大奇蹟了。

資本爲何青睞車企?

現在很多資本之所以青睞汽車行業,是因爲當你有足夠多的財富時候,你一定會考慮如何讓這些資產繼續升值,這時候需要大量資本、後期收益持續穩定的汽車行業就成了焦點。追逐短線收益的資本炒高市值後轉手退出,這就是前幾年二手車行業和不少造車新勢力的現身說法。當然,也有一些真正願意投身到汽車行業的資本,期待更爲長遠的收益。有錢的外行想玩轉上百年工業基礎的汽車業,這事發生過不少次了,前些年的波導、奧克斯和紅塔早就消失了,甚至多少“資深內行”都自身難保。我看到有人說恒大造車是因爲全國地產多,業主數量大,停車配套充電樁,這是典型的企業思維。你想想,車如果真的造出來,頂多也就擺在房產銷售中心展示,難不成買房送車?買房買車直接並沒有直接聯繫。如果這個企業思維邏輯成立的話,那該造車的就應該是淘寶、華潤萬家或者華爲了。

到底贏在哪裏?

製造業的壁壘其實很深,這個“深”不單單是需要雄厚的資金,更重要的是核心技術和品牌。簡單的說,有錢這件事,對造車來說,只是第一步。這兩天有一張來自李想的聊天記錄截圖特別火,他說,特斯拉憑藉“一輛445公里續航的車幹翻了一切”,“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不知道特斯拉贏在哪裏,因爲贏的原因太初級了,沒那麼光鮮,反而被忽視了”。其實,這個初級原因就是很多人對品牌的印象,也就是溢價力。比如,你家樓下,一條街都是賣面的,就那一兩家生意好,難道其他家的面味道、價格、環境、食材都不如這一兩家嗎?這可不一定。

恒大爲何不直接收購一家車企?

回到汽車行業本身,這兩年行業不景氣,有不少工廠都已經接近停產或者已經停產,恒大既然這麼財大氣粗,直接收購一家車企不更好嗎?當然好,但並沒有這樣做,爲什麼?有人說,是恒大蓋房習慣了,更喜歡從挖坑開始蓋房。這都是臆想而已。我想,要麼價格沒談妥,要麼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回頭看看上面說恆馳汽車的工廠在哪裏來着?上海和廣州,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而汽車工廠佔地面積又很大,嗯,圈地之後,接下來可就是恒大的優勢領域了。

最近,新能源汽車領域有不少瓜。前有拜騰、賽麟、博郡倒下,最近又有東風汽車發佈高端純電品牌“嵐圖”,再加上恆馳,真是夠熱鬧。有句老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造車不是你想造,花錢就能造。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好產品,不需要厚重的包裝,只有沉下心來,從一顆螺絲、一根軸承開始,踏踏實實的做好產品,才能成爲一個讓人尊敬的品牌。我們當然都希望有朝一日自主高端品牌享譽全球。夢,可以做,飯,要一口一口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