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通訊員廖濤 張萬理 攝影王修文

2面黨旗,5名黨員,36名羣衆。

1臺挖掘機,50米河堤,數百條麻袋。

8月6日早上7點,在南召縣四棵樹鄉瓦渣嶺村排路河河段。一處被洪水沖毀的河堤旁,數十名羣衆趟着洪水,揮汗如雨,鏟沙、裝袋、壘堰,衆志成城共同構築一道防護堤。

8月1日晚上,南召縣四棵樹鄉遭遇強降雨,瓦渣嶺村一夜間降雨量203毫米,刷新歷史最高記錄。流經瓦渣嶺村的排路河,位於上游4條支流的交匯處,當晚河水暴漲,洪水肆虐,浪高水急,沿河4座漫水橋、6處攔河壩、3處護河堤被洪水沖毀,水利設施損失嚴重。

“前幾天,我村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村裏道路、河堤、田地受到洪水侵襲。我們村兩委組織開展生產自救,修復水毀的道路、田地。今天排路河河水消退後,村裏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修復河堤險工險段,羣衆聞訊而來,紛紛加入抗洪搶險中來。”瓦渣嶺村黨支部書記張新奎激動地說。“3處河堤受到洪水沖刷,200餘米河堤存在安全隱患。羣衆不計報酬,不等不靠,男女老少齊上陣,大家衆志成城加固險工險段,保護自己的家園。”

鮮紅的黨旗在風中高高飄揚。在5名黨員幹部組成的黨員突擊隊的影響帶動下,36名留守老人、婦女連續奮戰,他們自由結合兩人一組,動作迅速地裝袋填袋,用沙袋加固河堤,在河堤外壘砌一道防護牆。他們赤着腳躬身忙碌的身影,構成一幅最美麗、最動人的圖畫。

“保護家園人人有責,人人盡責。這處河堤受毀,如不及時修復,再遇到洪水,河堤就會決堤。河堤內的村莊、莊稼就會被洪水衝沒。在黨員幹部的感召下,廣大羣衆自發參加修復河堤。從早晨7點開始,一直忙碌到中午11點半,大家不叫苦,不叫累,團結一心戰勝洪災。”瓦渣嶺村村民馬偉說。

連日來,南召縣四棵樹鄉在全鄉組織開展生產自救,恢復災後生產。瓦渣嶺村“兩委”迅速行動,組織羣衆開展災後生產自救,已經修復水毀道路200米,修復護河堤150米,修建池塘4座,各種災後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編輯:曾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