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皇上

明太祖朱元璋,大白話治四方【原創】

任見

——1——

明太祖朱元璋,苦出身,在稱帝后,聽說“前衍聖公”國子監祭酒孔克堅是個文化人,便宣其來見。

孔克堅很酸,看不起出身貧寒的農民皇帝,假託有病,派兒子去朝拜。

朱元璋不高興,下詔給孔克堅說:“吾雖起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稱帝者,漢之高祖也。爾言有疾,未知實否,若稱疾以慢吾不可也。”

我農民出身, 漢劉邦也是農民出身啊。你說有病,不知真假。如果假託有病輕慢我,那是不行的。

朱元璋的朝廷裏沒有文人嗎?肯定有的,但老朱不學那些酸皇帝,頒發聖旨,也要自己來。

任見先生覺得老朱不拿腔,不捏調,可算不錯。

——2——

孔克堅終究還是遵命了,朱元璋會見了他。事情在《朱元璋與孔克堅、孔希學對話碑》上有記載。

聖言:“老秀才,近前來。你多少年紀也?”

對曰:“臣五十三歲也。”

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當。你常常寫書與你的孩兒,我看資質也溫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綱五常垂憲萬世的好法度,你家裏不讀書,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

“你老也常寫書教訓者,休怠惰了。於我朝代裏,你家裏再出一個好人呵不好?”

碑文中還有皇上的囑咐:“道與他,少喫酒,多讀書者。”

朱皇上:告誡他,少喝酒,多讀書吧!

——3——

玩味老朱的語言文辭,我們幾乎絲毫感覺不到任何帝王的所謂莊嚴神聖。

在鄉音俚語中,感受到的是洪武帝的音容笑貌和他與老臣交談時的自然、坦誠。

朱元璋的很多聖旨,也都是他自己動手用通俗的文辭寫成的。

《孔維伸碑》,全稱《大明文林郎曲阜世襲知縣孔君墓表》,有一千多字,詳載了朱元璋下旨在孔子後裔中舉“賢而有文者”任曲阜知縣的面試過程,其中的君臣對話,也是地道的白話文。

“上曰:你曉的作詩麼?

對曰:臣頗曉。

上曰:頗曉即是曉的。禮部官,賜他紙筆,就以蔣山爲題罷。

——4——

再來欣賞一道洪武大帝的聖旨——

“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戶口不明白哩。教中書省置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戶帖。

“你每(們)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將他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寫着他家人口多少。

“寫的真着,與那百姓一個戶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來了。

“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徵了,都教去各州縣裏下着繞地裏去點戶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來做軍。

“比到其間有官吏隱瞞了的,將那有司官吏處斬。

“百姓每(們)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來做軍。欽此。

“戶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欽奉”。

——5——

朱元璋視察太學的時候,敕諭太學生的聖旨曰——

“恁(你)學生每(們)聽着:先前那宗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後來他善終了,以禮送他回鄉安葬,沿路上著(着)有司官祭他。

“近年著(着)那老秀才每(們)做祭酒呵,他每(們)都懷着異心,不肯教誨,把宗訥的學規都改壞了,所以生徒全不務學,用著(着)他呵,好生壞事。

“如今著(着)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們)來署學事,他定的學規,恁每(你們)當依著(着)行。

“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犯學規的,若祭酒來奏著(着)恁(你)呵,都不饒!全家發向煙瘴地面去,或充軍,或充吏,或做首領官。

“今後學規嚴緊,若有無籍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

“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發往煙瘴地面。欽此!”

——6——

貧下中農出身的朱元璋,從小給地主放牛,無緣讀書,人生第一堂課,就是苦難和悽慘。

他當了皇帝之後依舊用白話發佈聖旨,不來那些酸文假醋,不是朝中沒文人,也不是他一點文言也不懂。

朱陛下曾經問孔克堅的兒子孔希學“爾年幾何”,不是張口就來嗎?所以任見先生認爲,白話、直爽,是他的可貴的風格。

朱元璋說下層語言,絲毫不感到丟面子,這種心態,保持了平民的淳樸,但難免與知識階層有隔閡,矛盾迭出,問題不少。

本文括號和其中的訂正字爲任見先生所加,以利於讀者朋友理解。

任見,著有 《封建西歐》( 2 卷)《見識法國大革命》《總統西歐》《中國宮城建築文化論析》《巫文化詮講錄》《中國茶史》 《中原移民史話》 《法國史傳》( 6 卷) 《帝都傳奇》( 10 卷精裝版·五個一特別獎)《牡丹傳奇》(10卷)《劉禹錫傳》《白居易傳》《劉秀傳》《曹操傳》(大陸版、臺灣版)《絲路密碼》( 2 卷精裝版·國家基金優秀項目)《任見:武則天》(15卷)等 90多 種 3000 餘萬字,在美、德等媒體開設過文化專欄,曾有院線公映電影及供央視電視劇,另有大量書畫、雕塑、建築、攝影、園景、博物評論等。

新書連載預告,近期開始!

你會喜歡的書《任見:巴渝古風》

巴渝古風任見著

內容簡介

本書著者提出了“巫、巴、庸”文化是中華文化“南源”的獨特“見解”,也指出了楚文化的獨特價值。

《巴渝古風》以文化比較研究專家的眼光,以長江中游子民前世今生的呼吸與脈搏,以區域性大巴蜀特有的風情、風采、風韻、風雅、風流、風骨等構成的立體、豐滿的總體文化形象,以磅礴跌宕的故事情節、藝技獨運的構思佈局、簡約與飽滿臻於極致的洗練文筆和重重蘊藉的思想輝煌,給予巫文化和巴文化以大中華根文化之一的崇高歷史地位,將中國歷史文化著作的藝術魅力推升到了新穎動人的特殊境界。

感謝任見先生傾情盡心創作的歷史文化傳奇,相信讀者朋友會因爲這部著作而獲得深遠的文化發現及大不相同的閱讀趣味。

【原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