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平時工作比較忙,但是閒下來就會給爸媽打個電話,和他們吐槽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前幾天公司特意給我們放了幾天的療養假,而我抽空便帶着過暑假的兒子回孃家探親,雖然當天天氣很熱,但中午的時候嫂子還是頂着30多度的高溫做了一桌菜招待,大家看看覺得怎麼樣?

粉蒸肉,這是老家的一道特色菜,記得小時候每次期末考試考得好,老媽就給做這道菜當作獎勵,選用上好的帶皮五花肉,處理乾淨後切成薄片,裹上用大米和糯米炒的蒸肉粉,在盤子底部鋪上一層土豆塊上鍋蒸熟,出鍋後整個廚房都瀰漫着一股濃郁的米香味,整塊五花肉肥而不膩,下面的土豆吸滿了油脂後鬆軟香甜,怎麼喫都不會膩。

紅棗燉雞湯,我們自家後院有一小塊空地,老媽用竹籬笆圍好養了好幾只老母雞,當天特意讓老哥宰了一隻,和紅棗一起放入高壓鍋裏燉了四十多分鐘,出鍋後湯頭清淡,雞肉軟爛可口,用嘴輕輕一吸就脫骨,孩子一個人就啃了大半隻雞腿。

孔雀開屏魚,老家前面有一條河,村裏人每天一大早就會來着小船去捕魚,然後將捕上來的魚擺在村口售賣,這條魚是嫂子前幾天買回來的,又用清水養了好幾天,待到泥沙吐盡後處理乾淨,用刀切成孔雀開屏的樣子,撒上蔥花、彩椒,淋上蒸魚豆豉等調料上鍋蒸熟,出鍋後魚肉緊實黏牙,蘸着盤子裏的湯汁特別鮮美,就是河魚刺有點多,喫起來不是很方便。

辣椒炒臘腸,每年年底老媽都會買上一大塊豬後腿肉,託人打成肉泥後加入各種祕製調料,然後灌入準備好的豬腸裏,趁着那幾天天氣比較好,掛在陽臺上晾曬成臘腸,用袋子裝好放在冰箱裏,不管是炒菜還是煮麪放一點,都特別提鮮,用它和辣椒一起翻炒一下,頓時整個廚房就瀰漫着一股濃郁的臘味,每一塊都帶着濃濃的家鄉味。

蒸蛋,這些土雞蛋也是老媽養的母雞生的,她自己捨不得喫,都用盒子一個個裝好留給了我和嫂子,雞蛋打散後倒入少許清水上鍋蒸熟,最後倒入一丟丟辣椒油,細膩順滑的雞蛋搭配上香辣的辣椒油,孩子一個人就喫了小半碗。

蒸糖糕,這也是我小時候經常喫的一種小喫,麪粉中加入適量清水和紅棗,做成半凝固狀態的糕點,加點酵母粉後用棕櫚葉包含後上鍋蒸上半個小時,出鍋後整個糖糕散發着甜甜的紅糖香,雖然味道沒有現在甜品店賣的蛋糕好,但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是我記憶裏最好的味道。

看着嫂子還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額頭上還掛着細密的汗珠,讓我非常感動,上桌後我們幾個人邊喫邊聊,一桌菜被我們喫得乾乾淨淨,看着孃家人都還是吹着電風扇降溫,當天下午臨走的時候特意留了五千塊錢給嫂子,讓她在自己和爸媽的房間裝個空調,各位小夥伴,你們說我這麼做對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