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的14歲少女跳樓了,我開始擔心正在上癮的1億孩子

作者:王耳朵先生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之前看到一條新聞,我痛心了很久。

5月6日,遼寧省葫蘆島市,一個名叫劉歌的14歲初三女生,從自家陽臺墜樓身亡。

自殺的原因,僅僅是因爲玩遊戲

據《***》報道,幾個月前,女孩迷上了一款手機遊戲。

這款遊戲,除了打怪過關之外,很大一個賣點,就是可以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

角色的長相可以自己定義,服飾可以隨心搭配,甚至你的“家”也可以自由佈置。

想擁有這一切,就要“充錢”。

從6元到648元不等,每充1元可以兌換10點券。

遊戲充值頁面

少女劉歌的迷失之路,就是從這裏開始。

剛接觸遊戲的前幾天,劉歌充值的金額還比較少,有時幾十,有時兩三百,一天最多兩三次。

可幾天後,充值記錄就變成每天五六筆,每筆都是最高檔位的648元

最誇張的一天,她兩分鐘內刷掉7筆648元,一天充值4500多元

短短一個月,劉歌充進去616780點券,換算成人民幣,就是61678元

一個初三學生,哪來這麼多錢?

原來,女孩偷偷綁定了媽媽的微信進行支付,還刪除了消費記錄。

直到媽媽發覺餘額不對勁,女孩這才慌了。

愧疚和恐懼吞噬了她,她用短信給媽媽發去最後的懺悔:“媽媽,是我乾的,我不想活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

接着,她爬上窗臺,跳了下去。

我揪心萬分,又細思恐極。

劉歌父母這幾年生意一直不好,一家人只能租房住,還換了好幾個地方。

劉歌平日裏很懂事,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買衣服只挑性價比高的。

可就因爲在一次玩遊戲時,一時按捺不住充了點兒小錢,在感受到付費帶來的遊戲體驗之後,竟一發不可收拾,着了魔似地瘋狂充錢。

節省如她,一定也恨自己這樣揮霍父母的血汗錢。

可她早就在遊戲中不知不覺越陷越深,根本無法停下來。

她拿錢砸出了遊戲中精緻的“衣服”,豪華的“別墅”,也把自己如花的生命砸了進去。

心理學家亞當·奧爾特認爲: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難以戒除。

這年頭誘惑實在太多,你我這樣的成年人都不一定抵擋得住,更何況那些心智尚不成熟、自控力較弱的孩子?

據第45次《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已經達到了1.75億。

而孩子們上網都在幹嗎?

他們學着大人的樣子,刷遊戲、直播、短視頻、社交網絡。

這個時代,獲取快感很容易,上癮更容易。

上週末我回老家時,又見到了表哥家的孩子健健。

健健在鎮上的小學讀3年級,以前每次回家,他見到我都特別興奮,覺得我是城裏回來的,見多識廣,總拉着我就說個不停。

他說他看到天上飛過一架大飛機,轟隆隆的,問我它從哪來,靠什麼在天上飛。

他說他養了一窩蠶寶寶,每天去後山摘桑葉餵給它們,馬上就要吐絲結繭了,真的會變成飛蛾嗎?

他說他們班的小同學又做了什麼糗事,說得哈哈大笑。

我每次也都很開心地和他聊這聊那,他的天真和機靈,總讓我懷念起自己的童年。

可這次回來,健健變了。

我去表哥家,他坐在門口低着頭,壓根沒看見我。

我喊他:“健健,我回來啦!”他只隨便一抬眼,“哦”了一聲,繼續低下頭,不時發出爆笑聲。

我繞到他身後一看,原來他在刷手機。

我拉拉他的胳膊說:“健健走,叔叔帶你摘桑葚去!”

沒想到他一甩手,不耐煩地說:“哎呀我不去!”

我心涼了半截,那個眼裏有光的健健,如今眼裏只有花花綠綠的屏幕。

表哥也向我抱怨,自從健健會用手機之後,就不分晝夜地打遊戲、看視頻、和人聊天。

他們也沒收過手機,可健健撒潑耍賴,坐地大哭,他們實在拗不過。

我驚訝於健健的變化,更恐懼於這種變化的發生。

孩子們是怎麼在娛樂軟件中上癮的?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中,談到手機遊戲給人帶來的“興奮點”:

“遊戲大佬們製作的遊戲讓人10分鐘有個興奮點,而有些3分鐘就要有一個興奮點,甚至要追求1分鐘一個興奮點。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坐到遊戲前,就根本停不下來,想停下來也不讓你停下來,你停下來那就是製作遊戲的人失敗了。”

每一個爆火的軟件,背後都有無數設計師在精心設計。

在“成癮機制”面前,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分分鐘就被套牢:

玩遊戲,關卡難度總是逐漸升級,在通關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容易忘了時間的流逝。

刷短視頻,看完一條好笑的,下一條就會推送更搞笑的,一刷就停不下來。

使用社交網絡,發動態被人點贊,就會產生“我很受歡迎”“我人緣很好”的錯覺。

…………

就是這樣一次次興奮,一步步淪陷,繼而忍不住想要更多,在不自覺中迷失了意志。

那些天真、求知慾和好奇心,就這樣在上癮式的即時性快感中,被消磨殆盡。

美國曾有人做過一項實驗。

他們將極小的針狀電極裝入老鼠的大腦中,再在籠子裏放上一塊踏板。

只要老鼠碰到踏板,電極就會刺激它的大腦,讓它產生快感。

老鼠發現了這個竅門,便不停地故意踩踏板,不停有快感,甚至能不喫不喝踩20個小時,直到精疲力竭,累得奄奄一息。

你或許會覺得老鼠很笨,或許會覺得成年人起碼有點自制力,能遠離成癮陷阱。

可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呢?

有孩子揮霍無度,給家庭造成重擔。

前不久,一名12歲的初中生,爲打遊戲,不到一個月就花光了爺爺奶奶的10萬元。

這是老人一輩子的積蓄,根本捨不得花,本想留給孩子以後讀書用,可就這樣全沒了。

今年3月,河南10歲男孩往手機遊戲裏充值了4萬多元。

這些錢,是媽媽背了4萬多袋水泥掙來的。

去年年底,南京12歲女孩給遊戲充值了近10萬元。

這些錢,本是要給老人看病用的......

多少家庭多年的辛苦,一夜之間成了上癮的代價。

有孩子身體被摧殘,落下重疾。

2018年,一名4歲的小男孩,因爲喜歡玩手機,總躺在沙發上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竟變成了“歪脖寶寶”。

連醫生都說,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種怪病,還是發生在一個4歲的孩子身上 。

去年,一個13歲男孩,因長期玩手機到半夜,突然發瘋用頭撞牆,臉不停抽搐,被送去醫院之後情況繼續惡化,竟半身癱瘓,智力衰退,連家人都認不清了。

經醫生診斷,他因爲過度玩手機導致作息不規律,得了免疫性腦炎。

本有着無限人生可能的孩子,被疾病禁錮了靈魂。

還有的孩子出現“戒斷反應”,用各種方式反抗。

5月31日,南京一個3年級的孩子,因爲父親不讓他玩平板電腦,竟拿起剪刀戳傷父親。

去年8月,寧波兒童醫院一個夜班接了兩個孩子。

一個14歲,因爲爸爸不讓他玩手機,拿菜刀連砍自己的左手腕6刀,刀刀見骨。

一個10歲,因爲大人禁止他玩手機,便從6樓跳了下去。

這就是上癮的可怕,寧願毀滅一切,也不願放棄快感。

一幕幕悲劇,足以讓我們警醒。

你或許不會想到,當我們的孩子沉浸在屏幕中不可自拔時,那些將科技帶給我們的大佬,都在讓自己的孩子遠離屏幕。

《紐約時報》曾有篇報道:設計了全球頂尖科技產品的硅谷精英們,一致反對自己的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蘋果之父喬布斯,明令禁止自己的孩子在臥室使用電子產品,不準玩iPad,16歲纔可以用手機上網,家裏只討論書籍、歷史話題,沒人對電子設備上癮。

比爾·蓋茨則時常限制子女上牀前接觸屏幕的時間,並禁止他們在14歲之前使用手機。

億萬富翁馬克·庫班,寧願給兒子150美元,只要他保證2個月內不看《我的世界》的遊戲視頻。

一家機器人和無人機公司的CEO克里斯·安德森,甚至給5個孩子制定了12條與電子設備相關的規則,其中包括:

上高中前的那個暑假纔能有手機;

臥室裏不能有屏幕;

絕對禁止使用iPad;

孩子不聽話?那就斷網24小時......

爲什麼?因爲他們瞭解,所以才恐懼。

正如《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爲上癮》一書中所說:“生產高科技產品的人,遵守頭號規則——自己絕不能上癮。”

相比玩遊戲,他們更願意和孩子面對面做親子游戲;相比看短視頻,他們更願意讓孩子去感受大自然,聞一朵花,看一朵雲。

這些金字塔頂尖的人們都明白:

真正的有趣,不是簡單的哈哈大笑;真正的充實,也不是停留在感官層面的膚淺滿足,而是知識帶來的充盈,體驗帶來的富足,愛帶來的精神幸福。

希望我們都能以身作則,別在娛樂上癮裏,丟掉了詩和遠方。

本文部分圖片基於CC0協議使用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言之有“禮”,天天贈刊】小編將從本文選取1則走心留言,贈送2020年第13期《青年文摘》雜誌1本~

作者簡介: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