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就跟喫飯一樣,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對於南方人來說,一天不洗澡就渾身難受。

然而,在洗澡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身上會掉落許多像“泥”一樣的髒東西,並且有時候感覺越搓越多,越來越用力,皮膚都搓紅一大片。

事實上,這些髒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一、身上掉落的“泥”到底是什麼?

洗澡時身上搓掉的“泥”其實主要是汗、油脂、皮屑和灰塵等,這就是“泥”的四大主要成分。那爲何身上會出現這些“泥”呢?

這是由於我們人體一直處在新陳代謝中,代謝在人體表面的產物就是皮屑,體表的毛孔和皮膚都能呼吸,同時也會排出一些分泌物,比如汗液和油脂等。

再加上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裸露的皮膚容易接觸到空氣中的灰塵,這些物質就會組成身體上的“泥”。新陳代謝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即使每天洗澡,身上也同樣會每天都出現這些“泥”。

不過,由於人的體質和生活環境等不同,身上的“泥”的成分也會有一些區別,比如油性皮膚的人身上的“泥”含有的油脂成分多一些,而乾性皮膚的人就是皮屑多一些。

二、爲什麼有些人身上泥很多?

生活習慣不同

如果一個人的日常飲食喜歡喫油膩和刺激的食物,而且平時不喜歡運動,那麼身體分泌的油脂會比較多,皮膚上的“泥”自然也就會比較多。

新陳代謝速度快

我們的皮膚無時不刻都在進行代謝,在我們皮膚的最外層有角質層,能夠幫助皮膚鎖住水分和保護皮膚。

但是有些人的皮膚新陳代謝速度更快,角質層就會更快更新,角質層就會越來越厚,在搓泥時也就會出現“泥”很多的情況。

內分泌紊亂

內分泌也是影響身上“泥”的多少,如果一個人長期生活在壓力大、熬夜等環境中,皮膚就會變差,尤其是毛孔會變得粗大,皮脂腺的分泌能力會加強,容易分泌更多的油脂,身上的“泥”自然就會增多。

此外,由於男性體內的雄激素分泌比女性高,身上搓出來的“泥”也就會比女性更多。

三、身上的“泥”要大力搓掉嗎?

在洗澡時相信很多人都有搓澡的習慣,目的就是想將皮膚上的“泥”搓乾淨,在洗澡時適當搓一搓,可以清除皮膚上覆蓋的灰塵和分泌物,尤其是經常出汗的部位,但如果用力搓洗,反而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這是因爲身上的“泥”也是皮膚的屏障保護層,能夠保持皮膚溼潤,減少水分的消耗,還能阻擋周圍微生物的入侵。

如果洗澡時搓澡過度,就會破壞了這層皮膚天然保護膜,使得皮膚容易過度乾燥、瘙癢、敏感、出現紅血絲等。除此之外,大力搓洗還會帶來這幾個危害:

降低皮膚的抵抗能力

角質層作爲保護皮膚的首道防線,對一些外來微生物的入侵能起到阻擋的作用,而且還能夠阻止化學和物理方面的刺激。

如果大力搓澡很容易就將角質層破壞,從而就會降低皮膚的抵抗力,各種皮膚問題就會隨之出現。

導致溼氣入侵

在春夏季節,由於空氣較爲潮溼,再加上頻繁使用空調和喝冷飲,會增加體內溼氣的情況,如果在洗澡時大力搓澡會讓皮膚受損,容易導致溼氣入侵。

而溼氣入侵容易導致五臟功能失調,身體就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首先,每天洗澡的次數不宜過多,在炎熱的夏季,通常是一天清洗一次就可以了,但是對於出汗比較多和油脂分泌比較旺盛的人,可以多清洗一次。

老年人的皮膚油脂分泌比較少,最好適當減少清洗次數,可以保持每天擦身體的習慣。其次,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每次的洗澡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水溫最好在30℃-45℃爲宜。

最後,注意洗澡的次序,在洗澡時首先應該先洗臉,然後洗澡,最後再洗頭。這是因爲人體在進行熱水淋浴後毛孔迅速張開,先洗臉就能避免將更多的灰塵帶入臉部的毛孔,造成毛孔堵塞而引起皮膚問題。

最後洗頭是因爲可以避免冷熱交替對腦部血液循環造成刺激,有益於頭皮健康和頭髮的清潔。

看到這裏你明白身上爲什麼會有“泥”了嗎?在洗澡時一定要注意避免過度搓洗這些“泥”,以免出現皮膚問題。

互動:你身上皮屑多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