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着许多美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玉环和王昭君。这四大美女一个个都有着绝世容颜,一个个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都有着各自的历史贡献,其中属王昭君贡献最大,被后世称赞最多。

王昭君

,也叫王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的落雁,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王昭君留给我们的印象较深的除了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外,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深入人心,她是历史长河中有所贡献的人之一。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像王昭君这种远嫁和亲的公主很多,和亲大多都是政治联姻。

王昭君

和亲的出现与原因

和亲指的是封建统治者与边疆少数民族统治者通过嫁娶方式建立的一种政治联姻,其在大多数情况下体现的是一种政治行为。和亲现象的出现最早始于汉朝,汉朝建立之后,

汉高祖刘邦

刚刚建国,国家政局十分不稳定,并且还面对着北方边境匈奴的来犯,刚建国的刘邦正是得意的时候,面对着边境的匈奴,他决定亲自出征,可是匈奴势力太过强大,刘邦与他所带领的军队被困在了百登达,之后靠着美人计才得以解脱,虽然这次刘邦逃脱了,但是他深知边境的匈奴是他的一大威胁,回到中原之后刘邦决定改变对匈奴的策略,这时刘邦的手下

刘敬

出了一个主意,既然军力抵抗不了匈奴,那么可以效仿美人计,将公主嫁给匈奴首领作妻子,汉高祖刘邦沉思了一会儿,认为刘敬说的有道理。

昭君出塞

汉高祖刘邦只有一个女儿鲁元公主,吕后得知要将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远嫁匈奴,她十分伤心,便苦求着刘邦不要这样做,鲁元公主毕竟也是刘邦的亲生女儿,他自己也是不忍心地,之后便在宫中挑选了一位宫女,将其改姓为刘,封为公主远嫁匈奴,公元前199年,刘敬护送“和亲公主”前往匈奴,与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签订了“

和亲契约

”,至此稳定了边境的安稳。而这一举措使得和亲政策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汉高祖刘邦之后的汉朝皇帝也采取了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单于,和亲制度之后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沿用,直到清朝时才消失。

汉高祖刘邦

和亲虽维护了国家和平,但是牺牲了个人的幸福

历史中的和亲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和亲有利于双方国家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百姓生活的平稳安康,但是和亲却独独委屈了一人,那就是和亲的公主。“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这是唐朝的

宜芳公主

在去往与奚族李延宠和亲的路上所作的诗,诗中体现出了宜芳公主无尽的苦楚和思乡之情,宜芳公主远嫁后,不仅失去了幸福还失去了性命,她嫁过去不久,李延宠就起兵造反,还杀害了宜芳公主。和亲制度中国家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而女子只是附属品,她们所受到的屈辱与痛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她们要被迫远嫁他乡,离开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告别自己的亲人,和亲虽稳定了国家之间的和平,但是也牺牲了个人的幸福。

宜芳公主和亲图

和亲嫁真公主好还是假公主好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和亲中,有真公主也有假公主,历朝历代的和亲都是为了维护两方的和平,公主的真假到底有何意义?历史上的第一次和亲,汉高祖刘邦嫁给匈奴的只是一名宫女,妥妥的假公主,大家熟知的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原本也只是一名宫女,之后她主动请缨才被封为公主远嫁和亲的,和亲本质的目的不是为了娶公主,只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和亲主要目的是为了要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而只要达到了这种政治目的,那嫁的是真公主和假公主就无所谓了。还有就是如果嫁的是真公主,麻烦就会比较多,真公主都是金枝玉叶,脾气一般都不小而且还难伺候,但是假公主就比较容易伺候,真公主有时候要是在他乡受到了委屈,向家乡父皇的告状,这就会挑起双方的事端,甚至可能引起战争,而假公主就算受了委屈,或者是双方又发生了矛盾,不用顾及假公主的身份和安危,由此可见,假公主比真公主好。

王昭君剧照

和亲的历史作用

每个朝代的和亲都有着稍微的不同目的,但是总的目的都离不开维护民族的和平稳定。和亲作为一种政治策略,靠着双方和亲以达到维护双方和平友好的目的,和亲除了最主要的政治目的外,和亲还增加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文成公主

嫁到西域后,就将中原的耕作技术传给了吐蕃人,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产量,还教当地的女子刺绣、纺织,促进了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和亲的出现还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双方市场的交流加速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文成公主入藏图

和亲不仅利于了政权的稳定,也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但是和亲也使“公主们”担起了维护国家稳定的重任,和亲是双方达成一种和平的仪式,对于嫁出去的公主大多数都不被在乎,这些在历史中默默付出的女子,大多数都未青史留名,但是她们所以人都值得敬佩,她们的伟大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话“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