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筆記之----《 巴山夜雨 》 吳永剛、 吳貽弓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第四代導演代表作品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代表了第四代電影人,對於人民日常生活和精神現實的的深入追問,以及對於歷史、政治的深刻反思。

影片在傷感的語調中緩緩地回顧了,知識分子在文革時期所遭受到的痛苦,藉助 “ 船” 這一獨特的閉合藝術影像空間,展開了對於新時代的理想建構。

“ 船” —閉合意識影響空間的作用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有效地隔絕了外部世界

把時間和空間都壓縮到了一個很短的限度和很小的範圍內

藉助空間的鎖定法,將外部現實世界與內部世界完全隔絕開來,減少了外部世界對客輪上私人空間的敘事幹擾,儘可能地特定空間、時間內呈現人物情感的集體爆發。

“ 船 ” —特定空間中的人物塑造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船的旅行、搭載功能決定了劇中的人物將以一種偶然的方式聚散,也在特定時代賦予了某種天涯孤客的悲苦情態。

雖然描繪的僅僅是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普通客艙,但卻濃縮了一個巨大社會在一段非常時期中的真實情。

通過 “ 哀而不傷,怨而不怒 ” 的是詩意表現手法,將那段歷史的情懷具體化,就像黑暗江面上的一艘船,逆流駛向光明。

“ 船 ” —特定符號的象徵意義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 船” 在藝術作品中往往被賦予了“ 引渡 ” 、 “ 救贖” 等意味特殊的符號指代。

影片把故事和人物集中到一條客船上去描寫、又放到這條源遠流長的大江旅途中去發展,正是要人們把電影,所反映的那段動亂的政治生活,放到我們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當中去思考和探尋。

導演更爲注重於情感的把握,而非情節的開展。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通過特定空間特定時間的集中展現,觸發人物內心最爲真實的情感。

影片迎合了新時期伊始,電影圈圍繞歷史、個人、政治,真誠而又深切的美學追求,從而也成爲了當代中國電影民族化進程中的一部經典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