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往事20年】向紅:過上“正經”生活,找個“正經”工作怎麼這麼難

【阜新往事20年】向紅:過上“正經”生活,找個“正經”工作怎麼這麼難

寫在前面:

在東北話裏,“正經”這個詞頗有意味。“正經”喫飯意思是喫正餐,不喫零食;“正經”面料意思是質量上乘,不粗製濫造;“正經”工作是收入穩定、體面的工作。儘管國企改制的下崗風波,已經是二十年前發生在小城的事了,但追求一份“正經”工作依舊是小城人的執念。

向紅出生於70年代,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父母都是化輕廠的職工。少年時代的向紅無心讀書,一心只想早點上班。在她的印象中,一大清早帶着盒飯,騎着自行車飛馳而去,是件非常有“排面”的事。

1987年,初中畢業後,向紅就到化輕廠上班了。她沒有專業技能,就負責打包、過秤、開票這種小活。每月的工資除了貼補家用,剩下的錢,就拿去燙“大波浪”、買時裝、紋眼線、畫眉毛了。“臭美”的向紅一時成爲化輕廠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一晃七八年過去,向紅結婚生子。可是,生活沒有越來越紅火,反而不知不覺走起了下坡路。化輕廠作爲單獨覈算成本的大集體企業,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中,效益虧損問題逐漸顯露。起初工資推遲幾天,再慢慢地變成了幾個月才能發一次,大家叫苦不迭。

2002年,一紙沒有任何說法的下崗通知,讓向紅徹底絕望了。工廠沒有固定資產,虧損已久,早已是空無一文。向紅失去了十五年的工作,她不但沒能從廠裏要到一分錢,還被欠了大半年的工資和保險。

沒有了工作,這可怎麼辦呢?沒有文化、也沒有技術的向紅,愁得一下就老了好幾歲。形勢逼人,乾等着也不是個事,她決定給別人家裏搞衛生作爲謀生手段。

向紅學着電線杆上的“牛皮癬”,也給自己做了小廣告,取名“安安家政”。她走遍市內所有的高級樓盤,挨棟去貼。好多樓房裝了對講門,外人不能輕易進入。她就蹲在一邊,等到有人進出之時,再趁機跟進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向紅的“活”漸漸穩定了,有了一批常客。

張姐是一家銀行的中層領導,房子有150平米。擦玻璃、拖地、清洗油煙機……只用一天時間,向紅就能讓這裏煥然一新。私下閒聊時,張姐常打趣道:“大妹子手腳利索,一個月可不少掙吧”。向紅嘆着氣說:“過日子是夠了,可惜這也不是啥正經工作啊!”。

向紅忽然想起那些年在化輕廠的日子,每天固定時間上下班,定時領工資,雖然錢不多,但也從不犯愁。跟別人介紹自己時,說句化輕廠,心裏也是堂堂正正。現在呢?一天不做事就沒有收入,貼個廣告還要偷偷摸摸的,一點也不“正經”。

2014年,向紅“奔四”了,除了搞衛生,她還在裝修隊裏刮膩子、刷油漆,做着男人們的事。人到中年,賺錢已經不是向紅唯一的目標。她的理想是希望兒子能考上好大學,畢業後再找個“正經”工作。

然而,她盼到了開頭,卻沒想到結尾。考上了大學的兒子小強,在大學期間迷上了玩遊戲。畢業時,小強不想找工作,只想在朋友圈裏賣遊戲周邊產品。向紅苦口婆心勸兒子考公務員,說這是“正經工作”。但小強根本聽不進去,第一次大聲喊道:“能賺錢就是工作,還分什麼正經不正經呢?”

如果兒子沒有“正經”工作,走自己的老路,那真是太丟人了,讀大學還有什麼意義?看着小強整日盯着手機,無動於衷。她再也無法忍住怒火,對小強破口大罵,把他的手機和電腦摔了一地。

小強也很生氣,不再理她,母子倆開始“冷戰”。向紅整日以淚洗面,小強則繼續忙自己的“事業”。過了差不多一年,小強竟然妥協了。在向紅的安排下,小強成爲了一名銀行職員。雖不是鐵飯碗,但好歹也是個“正經”單位。向紅突然覺得心情開朗多了。

這一年的七夕,小強曬了一條朋友圈:我交女朋友了!向紅又驚又喜,趕緊給小強打電話:“她多大了?在哪工作?”“哦,比我大兩歲,在地下商城開了家美甲店。”

“什麼?沒有正經工作?”向紅氣得幾乎要暈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