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韓國化妝品企業中國事業部工作的崔鎬(音譯)來講,他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中韓市場會成爲該公司“僅存”的兩個市場。

“從我們的後臺數據來看,線下渠道方面,自4月以來,中國和韓國的線下渠道開始逐步恢復至往年的水平,而其他多數國家(或地區)的線下渠道仍處於幾乎完全停滯的狀態。”崔鎬在化妝品行業工作了近五年,而新冠肺炎疫情改變的遠不僅是市場的銷量,更凸顯市場的重要程度以及抗風險的潛力。

崔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其他目標的新興市場仍處於消費低迷期,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國市場會成爲營銷活動的重中之重,會有更多產品在中國市場進行首秀及推廣。他們公司還決定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同時在進博會上推出一批全球首秀產品及新品牌。

“相信所有看到銷售數據和疫情中確診患者數量的企業,只要思維正常,都會選擇將有限的資源積極開拓中國市場。”崔鎬如是說。

隨着中國國內需求穩步回升,中國製造業近期以近十年最快的速度增長。7月份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6月份的51.2升至52.8,連續三個月處於擴張區間,爲九年半以來最高增速。

有報道認爲,隨着中國製造業的復甦,亞洲地區一些主要經濟體經濟萎縮程度也在減輕——日本和韓國的製造業萎縮速度相對較慢,製造商的壓力正在減輕。而菲律賓和越南的製造業活動在7月份下滑,印度製造業萎縮也在加劇。

在疫情仍籠罩全球、日韓新一輪經貿爭端持續的背景下,更多人士認爲中國在推動中日韓經貿合作、提振區域經濟發展上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韓面對面磋商:疫情以來首次

除了上述化妝品企業,作爲韓國第二大汽車品牌起亞汽車在華設立的合資企業,東風悅達起亞在今年7月舉行的成都車展期間,舉辦了“凱酷”(ALLNEWK5)新車型的發佈活動。

韓國汽車工業協會委員長金泰年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成都車展作爲全球主要國家中首個重啓的汽車展示活動,正是體現了中國市場率先走出疫情負面影響的重要佐證。韓系車品牌在成都車展不斷“放大招”,正是對於中國抗疫成果及市場的高度肯定與認同。

日本高島屋百貨作爲日本本土第一大百貨連鎖,於2012年12月進入中國市場,並在上海古北地區開設首店。

上海高島屋董事長小森智明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的採訪時表示,在中國率先走出疫情的背景下,有更多日本企業找到高島屋,並希望與他們一同進軍中國市場。高島屋將積極參加進博會,將更多日本產品介紹到中國,承擔“橋樑”的作用和功能。

8月1日,中韓經貿聯委會第24次會議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方與外方首次面對面舉行的政府間經貿合作機制會議。

在8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韓雙方率先開展聯防聯控,並建立“快捷通道”,樹立了國際抗疫合作的典範,向外界發出了中韓兩國堅定發展雙邊經貿關係的明確積極信號的同時,對區域乃至全球經貿合作恢復與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對此,韓國高麗大學政經學院李國憲教授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會議值得重視,不僅是因爲它是疫情以來的首次政府間線下合作機制會議,還因爲它達成的成果涵蓋各個層面,既包括制度保障,也包括了具體的措施。

據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的不完全統計,至2020年4月(雙方疫情發展已趨於平穩),中韓兩國政府、民間機構及企業互贈的防護物資價值超過300億韓元(約合1.8億元人民幣),在全球雙邊援助規模中位居前列,且形成了政府、民間雙渠道的格局,成爲全球地區抗疫合作的典範。

與此同時,中韓兩國建立的商務人員“快捷通道”也在不斷完善。7月26日,來自韓國中小創業企業加速器協會(KAA)旗下16個風險投資企業的21名企業家訪問黑龍江省展開考察,這是中國地方政府首次針對海外中小企業家開放“快捷通道”並舉辦線下投資洽談會。

據中國駐韓大使館的數據,截至7月底,中韓兩國已有超過1000人次享受到了“快捷通道”的便利。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認爲,中韓、中日(正在推動)建立的商務人員“快捷通道”,不僅使兩國商務人員之間的人員流通更加暢通,也將推動中日韓三國經貿戰略進一步靠攏。

中韓之間人員往來的常態化,除了市場因素驅動,與中國的疫情防控努力也有一定的關聯。

8月9日,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宣佈,自8月10日起,解除針對中國湖北省的入境限制及簽證限制措施。稍早前,韓國已宣佈將中國、越南、柬埔寨等三個國家列爲疫情低風險國家。這也是韓國政府自疫情出現以來,首次解除針對特定地區的入境限制措施,也是全球首批撤銷針對中國公民入境限制的國家之一。

需求倒逼“抱團取暖”

值得注意的是,自疫情暴發以來,東亞三國不僅在防護物資互贈方面成爲全球的典範,在合作機制的構建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韓國境內共有近1500名企業家,着急前往中國與日本維持其工作或商務活動,其中有近1000名的目的地是中國。

聯委會期間,中韓雙方就深入開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韓國“新南方”“新北方”政策對接合作,共同編制《中韓經貿合作聯合規劃(2021—2025)》,推進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推動如期簽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等重點制度保障方面達成一致。

而在6月舉行的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貿部長特別視頻會議上,中日韓三國經貿部長就爭取年內達成RCEP,加強貿易投資便利化合作,促進跨境貿易投資發展達成共識。

不過,近期日韓兩國的經貿爭端有所加劇。

今年6月,韓國重新就日本對關鍵工業材料出口限制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原因是東京方面仍未回應韓國方面要求取消一年前實施的出口限制的呼籲。7月29日,WTO爭端解決機構宣佈,同意設立專家組調查日韓的芯片材料出口管制爭端,而日韓兩國先後曾指責對方“破壞對話”。

7月31日,日本服飾品牌優衣庫相關人士表示,考慮到零售業趨勢變化、疫情擴散和韓日關係緊張等因素,決定下月在韓國關閉9家門店。

8月4日,韓國法院對二次世界大戰中強徵勞工索賠案被告方日本製鐵公司(原新日鐵住金)下達扣押其在韓資產命令,當天生效。對此,日本製鐵7日正式提出上訴。

不過,日韓關係並非沒有改善的機會。

韓國貿易協會駐滬首席代表沈準碩認爲,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兩國的爭端或將陷入長期化的態勢,但面對巨大的中國市場,無論是韓國還是日本,都有着較強的互補性,並高度評價中方不斷推進中日韓三國經貿合作的舉措。

李國憲也提出,正是韓中、韓日、中日三方在經貿往來層面存在着較強互補性的市場因素,使三國高層不斷擱置矛盾與摩擦,推動三方的互動與合作,“從一定程度來看,中國正成爲中日韓三方合作的主導者與促進者。”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日本專家的認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專欄作家大島塚一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日、中、韓三國在疫情下的表現相對較好,但也難以獨善其身,因此日韓兩國雖然會在半導體等出現競爭的方面繼續有所齟齬,但在中國市場的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仍存在戰略對接及合作的空間。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採訪時也提出,今天的中國企業已經走到了一個要認真面對全球化課題的時刻,而中國與日韓有着很強的經濟互補性。

根據三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下一步三國將着手推動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之間,日韓兩國是唯二沒有簽署過自貿協定的國家。李國憲與大島塚一均認爲,RCEP與中日韓自貿區的雙重製度保障,或許將爲日韓兩國解決彼此間的不信任提供某種契機與機遇,並齊力推動地區乃至全球的地區間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