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體檢套餐包括最簡單的入職體檢都包含血常規這個項目,可以說是必做之項,爲什麼必須查血常規呢?這能看出什麼問題?

人體血液中含有兩種成分:液體和有型細胞,血常規檢查主要是檢查血液中的三種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數量、形態分佈狀況,這三種細胞分別有以下功能:

1.紅細胞:它像個運輸小船,形狀像個小圓盤,裏面的血紅蛋白可以結合氧氣隨着血流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若數量減少會引發貧血症狀比如頭昏、乏力等,有時正常人也可以出現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的情況比如懷孕的婦女和部分老年人,但絕大多數數值減少是各種原因的貧血所致,化驗單還包含有紅細胞系列檢查: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平均紅細胞體積、紅細胞分佈寬度、紅細胞比容這些都是幫助醫生判斷貧血的類型,如果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正常,而僅是其它個別數值增高或降低,其臨牀意義不大不必擔心。

2.白細胞:像是巡邏的衛兵發現“敵情”就會包圍消滅之。我們常說的白細胞指的是白細胞總數,它包含有五種類型:佔多數是中性粒細胞(50-70%)其次是淋巴細胞(20-40%),之後是單核細胞(3-8%),嗜酸性粒細胞(0.5-5%),嗜鹼性粒細胞(0-1%),這些細胞的增高或降低反應了身體不同的感染狀態或是血液系統疾病,也可能是物理、化學、藥物等因素的影響,需要醫生綜合判斷。單純的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減少沒有臨牀意義。

3.血小板:像個工匠,發現血管有破口就迅速堵住防止再出血。血小板減少反應了凝血功能障礙,比如經常出現皮膚瘀斑、出血點、牙齦出血等,血小板輕度增高沒有臨牀意義,但過度增高是骨髓系統疾病,以前遇到這樣的的病人,血小板的數量逐年增高最後骨髓穿刺確診爲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系列裏的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寬度分佈、血小板壓積也只是幫助醫生判斷血小板增高或降低的類型,單獨出現臨牀意義不大。

總體來說做完血常規檢查大致可以判斷有無貧血、感染或出血傾向。在體檢中經常發現很多人有貧血現象但卻沒有不適症狀,這有可能是慢性貧血身體逐漸適應或者症狀輕微沒引起重視。因此體檢報告有上述異常值的人員應及時向醫生諮詢查找原因,如:是否飲食不當、缺乏維生素、隱性出血甚至骨髓問題;是否藥物影響以及接觸及化學物品等等,及時處理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器官功能的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