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8月11日訊7月1日,家住李滄區的81歲李大爺突發腹絞痛,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青島市中心醫院腫瘤科就診。醫生在接診過程中瞭解到,李大爺近一個月“大便”次數增多,每天達五六次,每次只有少量的黏液便,伴隨腹痛、腹脹和全身無力。

爲揪出病因,醫生準備給李大爺行腸鏡檢查,因直腸腫瘤梗阻無法實施。最後爲李大爺進行了PET-C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橫結腸、乙狀結腸、直腸高代謝腫塊(其中乙狀結腸腫塊浸透漿膜層達*周圍脂肪間隙)。通過查體結合影像檢查結果,李大爺被診斷患有直腸惡性腫瘤、乙狀結腸惡性腫瘤、橫結腸惡性腫瘤。除此之外,他還患有腫瘤性貧血、支氣管擴張伴感染、肺氣腫、下消化道出血、胃潰瘍、腔隙性腦梗死等多種疾病,身體狀況極差。

李大爺的病情和體質均不適合放化療,儘早實施手術才能迎來生命轉機。爲此,李大爺轉至醫院腹部腫瘤外科進一步治療。腹部腫瘤外科主任楊濤在對李大爺的病情進行全面瞭解後,提出了兩種手術方案——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手術。實施根治性手術,可以明顯延長患者的有效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手術需切除患者的全部結腸及直腸,同時術中有可能會涉及到被侵犯臟器的聯合切除(如直腸前的膀胱、前列腺等),手術創傷、難度及風險極大;如行姑息性手術(腸造瘻),手術創傷及風險小,但對於患者來說,只是解除目前的梗阻,腫瘤無法去除,無法延長患者的有效生存期。

是將腫瘤“一鍋端”還是先解“燃眉之急”?李大爺和家屬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然而,“高齡、基礎病多、體質差”,對於李大爺來說,要接受根治性手術還得經過風險評估,身體狀態達到手術要求才行。爲此,楊主任聯合麻醉與圍手術期科等相關科室專家對李大爺的病情進行了討論,最終決定爲李大爺選擇創傷較小的腹腔鏡下根治性手術。

輸血糾正貧血、靜脈營養改善體質……術前,經過一系列治療,李大爺身體狀況好轉起來,手術前的一切準備就緒。7月30日,在麻醉與圍手術期科主任王壽世的保駕護航下,楊濤主任帶領腹部腫瘤外科團隊爲李大爺實施了“腹腔鏡全結腸切除術、直腸全系膜切除術、膀胱部分切除術、迴腸造瘻術”,術中見橫結腸處腫瘤大小約4*5*5cm,乙狀結腸處腫瘤大小約6*8*8cm,直腸處腫瘤大小約5*5*5cm,且直腸處腫瘤侵犯膀胱。手術歷時5小時,取得成功。此次手術的成功,添補了醫院不能開展“腹腔鏡下全大腸切除術”這一核心技術的空白。

術後,在腹部腫瘤外科醫師及專業護理團隊的精心治療及護理下,李大爺恢復順利。

楊濤主任介紹,像李大爺這種結腸、直腸多處同時出現腫瘤的患者並不多見,多考慮爲結直腸息肉長期生長後惡變導致,如果及時行腸鏡檢查,在息肉惡變前經腸鏡切除的話就會治癒。因此,定期行腸鏡檢查,早期發現結、直腸息肉,是減少結直腸惡性腫瘤發生最有效的手段。特別是35歲以上人羣定期行腸鏡檢查(每兩年1次)是非常必要的,有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人羣應增加腸鏡檢查的頻次。

通訊員 馬華 半島網記者 孫貼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