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宦官,除了歷史上的極少數的幾位,人們普遍對其嗤之以鼻。這羣姓餘之人,內心陰毒變態,所作所爲令人髮指。然而,僅僅停留在這種連街邊的老太太也能做到的的斥罵是遠遠不夠的。作爲我國封建史上第一個大規模出現宦官集團專權的王朝,爲什麼偏偏會發生在這個王朝,與後世的另兩次宦官專權相比,東漢王朝宦官集團的興起又有什麼特點,是我們要在這裏探究的。

1、 東漢皇帝不好當

在中國古代,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圍繞着皇帝這個核心,而誰能儘可能的接近於這個核心,誰也就處於了權力的中心。皇帝身邊的最親近的機要大臣會隨着封建王朝制度的變化而變換。但不論封建王朝如何更替輪轉,不變的永遠是在皇帝身邊侍奉驅策的那羣太監(這裏沒說是死太監)。所以這個羣體,天然的處於封建帝國權力的最核心。

用曹操的話說,宦官哪朝哪代都有,這本沒有什麼,只是皇帝不應該給予其寵信,給予權力。魏太武皇帝神目如電呀!爲什麼偏偏東漢王朝會發生宦官集團被皇帝寵信、給予權力的事呢,僅僅認爲東漢皇帝個個是昏君顯然是不夠的。

我們知道東漢王朝與西漢王朝相比持續的時間要短一些(西漢王朝二百一十年,東漢王朝一百九十五年),但其中君主的數目卻差不多,說明東漢王朝皇帝新陳代謝的速度特別快。除了開國的漢光武帝外,越往後皇帝的壽命越短,一個個往往正當壯年就撒手人寰。皇帝死了是個大問題,皇帝死了沒兒子就是個天大的問題。爲了誰當新皇帝的問題,大臣們着急,但更着急的卻是皇后(此時應該是太后了)和皇后的兄弟們(外戚)。平民人家的老公死了,小寡婦無依無靠,而在皇家皇后及其外戚就失去了權力的來源,所以迎立一個新皇帝就成了保障他們榮華富貴的當務之急。

於是一場穿越到二千多年前的"超級皇帝"的選秀節目就開始了,公開的標準是要選取賢能的、品行好的劉氏宗親來承繼高祖天下,但私下的核心標準卻只有一條——好控制。怎麼纔是好控制的皇帝呢,首先要年齡小,最好還處於哺乳期,如果實在輿論上交代不過去,起碼也得選一個幼兒園或者小學生。其次,家世要簡單,說白了最好是爹死娘嫁人既無親媽做外援,又無兄弟做依仗的"劉氏孤兒",這樣才能完全被皇后及其外戚掌握在股掌之中。

終於,經過初選、再選和終選,一個符合太后和外戚要求的,新的小皇帝喝着哇哈哈繼位了。

2、 劉氏皇帝初長成

皇帝是繼位了,太后及其外戚們彈冠相慶,因爲他們可以繼續打着皇帝的旗號專權了。但他們忽視了兩點。

其一,新皇帝雖是奉太后旨意繼位的,但他與太后並無一絲血緣關係,可以想見在沒有血緣基礎的前提下,新皇帝與太后的情感絕對說不上親密,兩者的關係應當更接近於一種封建宗法上的繼母與繼子的關係。那麼在漢代講究以孝治天下的情形下,一個繼子能有多"孝"是很成疑問的。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小皇帝如果沒有夭折,平安長大的話,作爲一個血氣方剛的大小夥子,是否能夠繼續容忍與自己沒有一絲血緣關係的"舅舅"們繼續擅權弄國,而作爲皇帝的自己僅僅是一個象徵,皮毛權力沒有也是很成疑問的。而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小皇帝一定生活在這些"舅舅"們的陰影之下,時時刻刻感受到了他們的跋扈與桀驁不馴。而這種有形無形的壓力使小皇帝如鯁在喉、如芒在背。於是,如何除掉這些外戚成了皇帝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3、 外戚跌倒,宦官喫飽

在外戚長達十幾年的專權過程中,皇帝舉目四望朝臣皆是外戚同黨,自己舉目無親沒有自己的母族作爲新的外戚以爲依靠。有的,只有十幾年來跟在自己身邊恭順忠誠的宦官,終於,皇帝把自己豁出去了,與他們的血盟誓福禍共依。看着皇帝將自己萬乘之軀託付給自己這些被世人鄙薄之人,想想成功後的榮華富貴,這些宦官懷着無比激動卻萬分堅定的信念向似乎不可一世的"大將軍領尚書事"們舉起了屠刀。現在,這個王朝終於輪到他們宦官做主了。

總結:東漢王朝與西漢相比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皇帝更迭過快,而且往往無嗣而亡,迎立的新皇帝與原外戚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隨着新皇帝年齡漸長,兩者之間權力衝突不可避免。這時,作爲皇帝身邊唯一可以信賴的集團,宦官集團作爲皇帝奪權的工具在與外戚集團的鬥爭中走上了東漢王朝的歷史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