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臺手術機器人系統,在中山一院已經完成了2000多臺高難度手術。圖爲泌尿外科專家陳凌武教授在操作機器人開展手術。

5年前,廣東第一臺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入住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自此開啓了開掛人生,5年來,這臺能將手術視野放大10倍,機械手臂能多維度旋轉,並輔助醫生抓手術刀的機器人,一共完成了2085臺高難度的四級手術。14日,中山一院舉行達芬奇機器人裝機五週年總結會,對於患者來說,微創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病人恢復起來也更快。在臨牀中深受醫生和患者的喜愛,但由於目前各大醫院機器人數量有限,機器人“忙不過來”,也常常出現人等機器的現象。


手術機器人還將承擔另一重要職責,教學示範,讓更多的醫生能夠熟練掌握這一系統。



醫療領域的機器“換”人

五年完成超兩千例頂級手術

據瞭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引進我國內地後,截至今年7月底裝機168臺,其中,廣東省僅12臺。中山一院是廣東省最早安裝的,早在2015年1月即裝機,該院第一臺機器人手術是在2015年3月11日進行,當時該院何裕隆教授主刀,助手吳暉教授,進行直腸癌Dixon術。從第一臺手術到今年8月11日,該院共完成機器人手術2085例。

統計顯示,泌尿外科、肝膽外科及胃腸外科三大科室是使用最多的,尤其是泌尿外科達到了1022臺,該院機器人手術總量中近一半來自泌尿外科,肝膽外科和胃腸外科則分別爲498例和466例。此外,小兒外科、婦科、耳鼻喉科、移植及心臟外科亦有應用。中山一院副院長匡銘介紹,“機器人手術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放大十倍的視野,機械臂可以360度旋轉,對於精細手術、複雜手術的效果非常好。機器人手術在泌尿外科中使用率是最高的,也已成爲早期前列腺癌根治術的金標準”。

據統計,截至目前,廣東省的醫院中,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完成的機器人手術例數最多,超過3000例,而中山一院的2085例緊隨其後。據瞭解,中山一院開展的機器人手術中創造過多項首例,包括首例機器人輔助腔靜脈癌栓取出術、首例機器人輔助經會陰前列腺癌根治術、首例機器人腎移植活體獲取手術、首例機器人心臟房缺封堵手術等。


機器人也要七天“無休”

不讓患者等機器,“達芬奇”要加班

高效、忙碌的社會,加班熬夜的並非只有白領、IT,高大上的手術機器人也要加班,週六日、節假日都可能排了班。

中山一院膽胰外科主任殷曉煜教授介紹,通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有利於精細解剖、複雜的手術的操作,機器人擁有三維高清視野。同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器械擁有可轉腕的關節,在縫合、吻合、出血控制等方面都更有優勢。殷曉煜教授稱,在一些手術中,機器人的優勢明顯,比如胰體尾切除術,通過機器人手術可以完全實現縫合,患者保脾率可達到70%,甚至更高,而傳統腹腔鏡微創手術的保脾率僅20-30%。

正是由於機器人手術的優勢明顯,同時該院僅有一臺機器人,因此機器人常常處於“很忙”的狀態。據介紹,該院根據個專科手術量情況,合理分配機器人手術檯,實現24小時開放,全年不休,工作日安排不了的機器人手術儘量安排週六、週日加班完成,提高機器人使用率。據瞭解,中山一院2085例機器人手術中,正常工作日完成的又1977例,而另外108例則是醫生通過週末加班完成,週末加班佔手術量的5.2%。

“目前,機器人手術佔我們科室總手術量不到10%,主要用於複雜的手術。有些時候因病人情況不能等太久只能選擇傳統的開腹或者腹腔鏡的手術。如果條件允許的,設備充裕的話,膽胰大多數手術是可以實現機器人手術。”殷曉煜教授稱,對於醫生手部的一些顫抖還可以濾除,做手術更穩。對於患者來說,微創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病人恢復起來也更快。




將建最大機器人手術培訓中心
           


機器人手術不是所有外科醫生都能進行,醫生需要持證上崗,有資質才能進行機器人手術。而手術室的護士不僅需要一定年資,同時要培訓後持證上崗。手術麻醉中心龔鳳球護士長介紹,對於機器人手術,對於器械設備系統裝機擺位都是護士需要掌握的技能。

而對於醫生來說,想要持證,目前還需要去香港參加培訓。未來,這種現象或將改變。

中山一院副院長匡銘教授透露,目前,中山一院泌尿外科獲得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中國泌尿外科臨牀手術教學示範中心,該院手術麻醉中心也獲得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室護理團隊臨牀手術教學示範中心,可以對醫護人員進行技能培訓。

同時,中山一院南沙院區將在明年建成開業,南沙院區將設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培訓中心,該中心是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將可進行世界級培訓並頒發證書,屆時,內地的醫生不用前往香港培訓了。“預計明年底培訓中心就將正式開業。”



採寫      南都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彭福祥   梁嘉韻  潘曼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