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斷舍離”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有人回答:好處是,我的生活變得非常簡單、可控、自由。壞處是,有點強迫,有種逃離感。

我又翻看了很多類似問題和答案,發現對多數人來講物品的“斷舍離”的確可以給生活帶來簡潔舒適的感受。但是,過着極簡生活的人們依然存在困擾,比如與各種情緒問題對抗。

生活就是如此,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簡單的環境中,腦海裏的各種情緒也從不消停——它們時而像雲團一樣聚攏起來,時而又像飛蟲一樣四散開去……有研究表明,我們每人每天至少要花出一小時用來“懷疑人生”。女性則更久,大約需要兩小時。

那我們該怎麼辦?《情緒斷舍離》(【美】加勒特·克萊默)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簡明的思路:情緒就像衣服,也需要定期清理。真是太簡單了,對嗎?讓我們一塊學起來!

衣櫥VS情緒 | 是什麼把生活變得亂七八糟?

情緒是什麼?概念有點抽象。讓我們來打個比方:假設人類的大腦是一個衣櫥,那麼情緒就好比衣櫥裏的衣服。那麼,它們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從實質上看,衣服其實是一個人內在品味的外在體現,而情緒同樣是一種“內在的外化過程”,它是一種藉由表情、態度、行爲反應等形式來體現個人主觀認知的心理活動。

從體驗上看,衣服帶給我們的感受是多元的,不同顏色、質地、風格的衣服會帶來不同的着裝體驗。而我們的情緒體驗則更千變萬化,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我們並不是活在對環境的感受中,而是活在對自己想法的感受中,而且我們的想法總是不斷變化的。”

因此,是什麼把我們的生活變得亂七八糟?想想上述比喻,你也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混亂、無序、煩躁的感受並非由當下所處的環境造成,它其實是來自我們內心不斷變化的感受。所以,只做物品的斷舍離並不能使我們徹底擺脫困擾,除非我們有意識地把“情緒”也納入清理的範疇。

打開“情緒衣櫥”,做好清理前的準備

現在讓我們做個深呼吸,然後準備面對自己的“情緒衣櫥”。1、2、3,……請你想象自己已經打開了那扇衣櫥的門。看看眼前的景象,試着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它,比如:井井有條、凌亂不堪,甚至令人厭惡,都可以。

此時,你的感受是什麼?你是否已經產生了對情緒的關注,甚至開始感到焦慮。那麼讓我告訴你,其實無論你的“情緒衣櫥”是什麼樣子,都不必太過在意。你只需要看到它,並且明白它無非是個隨時變化,收納情緒的容器而已。我猜你現在一定驚訝,我竟然要你對情緒視而不見……好吧,讓我用心理學原理解釋一下。

加勒特在書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美國佛蒙特州一條高速公路上懸掛着一塊閃爍的警示牌,上面寫着“保持警覺”!但是自從有了這塊牌子,公路上發生了高達47起的交通死亡事故。

因此,作者告訴我們“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太多”。那個警示牌並沒有很好地調節駕駛者的心理,讓他們的意識和行爲水平得以提升,反而干擾了他們清晰的思維模式,造成了他們的混亂。

如果你能深刻領會這一點,就掌握了正確看待情緒的方法。其實,情緒就像衣櫥裏的衣服,它們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重要——它們可以帶來喜悅,也可以令人生厭;它們可以新鮮可愛,也可以破爛不堪;它們可以被寵愛,也可以被丟棄。

我們不需要把所有情緒都視若珍寶,就像衣櫥裏的衣服常換常新,實在不必要把每件衣服都保留起來捨不得丟掉,否則那些“穿之無感,棄之可惜”的衣服就會變成累贅、負擔。我們更不需要常常翻出那些“壓箱底”的舊情緒來干擾當下的生活,就像我們不必從垃圾堆裏扒出曾經丟棄的衣服再放進衣櫥擠佔空間。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將擺脫對情緒的過度關注,不再常常陷於自我糾結,被莫名奇妙的情緒所困。不過,光有理論還是不夠的,清理情緒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3個“情緒斷舍離”的有效方法

一、縮短“敏銳間距”,擺脫胡思亂想

在《情緒斷舍離》這本書中,作者反覆提到一個心理學概念——敏銳間距。它是指我們每個人的意識水平都有所不同,敏銳間距越窄的人意識水平越高,越能理解“我的情緒是源於對自己想法的感受,而不是由環境造成的”。因此,敏銳間距越窄生活越順遂,敏銳間距越寬生活越艱難。我們通過幾個生活場景來理解這個概念:

小李和小王同是某公司的員工,一天他們的老闆因爲孩子考試成績很差而心情鬱悶,並在會議上用嚴厲的態度批評了小李和小王。第二天,小李無心工作,他始終沉浸在被批評的情緒之中無法釋懷,甚至對老闆乃至公司都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情緒,自我否定、委屈鬱悶的心情揮之不去。而小王則一切如常,他認爲被批評這件事既然已經作爲客觀事實發生了,再爲此煩惱也於事無補。還不如抱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繼續認真工作。

對比兩個人對同一事件的反應,可以看出小李的敏銳間距寬,而小王的敏銳間距窄。因此小王具有更高的意識水平,不容易被多餘的想法束縛而失去清晰的思維判斷。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負面情緒都是不必要的,它們纏繞在思維中拉遠了我們與智慧的距離,讓我們失去了自身原有的敏銳。所以,請從現在開始訓練自己成爲一個窄敏銳間距者,把那些胡思亂想統統丟掉吧!

二、丟不掉的壞情緒,就把它放在那

“當糟糕和痛苦的感覺遲遲不肯消失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作者問道。我又想起了衣櫥裏的衣服……當我們面對那些舊的、破的卻實在捨不得丟掉的衣服時該怎麼辦呢?那就讓它們繼續留在衣櫥裏吧!把問題交給時間,我做我該做的事情。

這樣一來,問題迎刃而解了,作者寫道,“你的大腦總是會以對你有利的方式運轉,只要你不妨礙它的運作……不要去管環境,只管忙你的事情(無論那是什麼),你的不良思維就會消失,新的觀點就會出現。”

因此,這情緒斷舍離的第二招,我把它稱爲“以靜制動”。丟不掉的壞情緒,我們就暫且把它放在那,不要花費太多的功夫與之糾纏。告訴自己:我可萬萬不能被壞情緒打擾了此時此刻認真生活的興致。

三、喚醒自我、提升能量,走出負面循環

情緒斷舍離的第三個方法最接近心靈的本質,那就是喚醒真實的自己,讓自己擁有更強大的內在能量去打破負面情緒的循環。畢竟,要想徹底擺脫“衣櫥”的困擾,其根本方法不是多清理幾次而是努力提升自身的審美品位,讓每件衣服都質地精良、經久耐穿。

作者在書中爲我們提供了10種喚醒自我的有途徑,我將它們整合成以下幾方面:

學會擁抱自己

很多負面情緒源於自我苛責,所以我們要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1、在做事時不要制定過高的目標。有心理學家認爲過高的目標會限制機會,縮小感知範圍,不利於過程中的體驗。2、在團隊中要保留自己的個性。不要爲了合羣而壓抑自由意志,這樣我們的直覺和思維會受到阻礙。

不被“規則”束縛

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所以會受各種行爲準則的約束。但個體和團體對於正確或錯誤的判斷可能存在差異,甚至衝突。當衝突出現時,會引起人對自身的困惑,甚至持續的行爲異常。這就是規則引起的“滑坡效應”。

爲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要學習在規則與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點。比如,在工作環境中雖然應該遵守基本規則,但是也要注意避免“等級排序”心理。因爲每個人的角色和天賦不同,組織中缺少了任何人整個化學反應和運作功能都會受損。

適時放棄

所有勵志書籍都在教育我們,爲了人生無憾要竭力爭取目標的達成。而《情緒斷舍離》告訴我們,該放棄時就放棄。比如,面對一個無法溝通的夥伴,你不必勉強自己繼續說話和傾聽;面對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你不必強迫自己繼續辛苦和絕望。記住,無論任何時候,轉身離開是你的權利。

再次打開“情緒衣櫥”,相信此時的你已經不再爲它煩惱。因爲那些新的、舊的,昂貴的、便宜的,你喜歡的、你不喜歡的衣服都不能影響你成爲你自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