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著名的“吸血伯爵”,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是一個邪惡而悲劇的角色,迄今爲止,起碼有上千部著作提到過他。

然而大多數人卻不知道,吸血伯爵德古拉的原型居然是羅馬尼亞人心中的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中世紀時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

弗拉德三世外號“刺棒”,通過這個外號,不難看出他是個不好惹的傢伙。事實正是如此,在1456年至1462年間,弗拉德三世統治現在的羅馬尼亞地區,並且將這一地區壯大,使得所管轄地的民衆生活富足。

當然,他對於外族是非常殘酷的,他喜歡殺戮,喜歡征伐,喜歡佔領別人的地盤兒。因此,在羅馬尼亞人心中,他是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但在敵人眼裏,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嗜血怪物,因此他們很樂見於將弗拉德三世變成民間故事中邪惡的吸血鬼。

1431年,弗拉德三世出生於羅馬尼亞西北部的特蘭西瓦尼亞。儘管出身貴族,但在弱冠之前的歲月裏,他幾乎都在家族鬥爭的夾縫中閃躲,幾次險些喪命。久而久之,他出現了心理問題,變得有些行爲怪誕,養成嫉世的性格。

長大成人的弗拉德三世想要建功立業,以此換取在家族中的地位,於是他參加了對抗土耳其人的“龍騎士軍團”。將自己的本名“弗雷德·特佩斯”,改爲“德古拉”。

這個名字源於拉丁文“ Draco”,意爲“龍”,而德古拉則是“龍之子”的意思。

這位“龍之子”的確有着龍的氣魄,他能征善戰,所向披靡,令土耳其人恐懼。在25歲時,德古拉已經變成一個善於權謀之人,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特蘭西瓦尼亞王公的協助,剷除阻擋自己的敵人,繼任爲瓦拉幾亞的君主。

自此,他正式成爲弗拉德三世。在羅馬尼亞至今留存的歷史檔案中,弗拉德三世是個開明的君主,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他起碼有數十個被人讚美的稱號。

但根據中亞歷史與西方歷史的研究,弗拉德三世並沒有那麼出色,他常常在土耳其與匈牙利之間擔當牆頭草的角色,誰胳膊粗他就幫誰,誰弱他就幫着強者打誰。

於是乎,他的敵人,以及不喜歡他的羅馬尼亞人,開始以他爲主角寫作各類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弗拉德三世不再是民族英雄,而是一個嗜血魔王。野史說他嗜愛鮮血,最喜歡一邊用餐,一邊觀看土耳其戰俘被肢解,以此爲樂。他在喫早餐時,一定要用土耳其戰俘的新鮮血液來充當果醬。久而久之,他無法擺脫鮮血的誘惑,開始大口喝血酒,甚至要求屬下爲他找尋年輕美貌的女子,只爲供他吸食新鮮血液之用。

自此,弗拉德三世(德古拉)成了“吸血鬼”的化身,此後的大量作品以他爲原型,創造出各類舞臺劇、甚至被多次被搬上熒幕。當然,其中的故事無一例外都是虛構的。

事實上,弗拉德三世的確有些嗜血,只不過他不吸血。他除了有“刺棒”的外號,還有一個外號叫“刺穿公”。源於他曾在少年時期被父親送給土耳其人那裏當俘虜,在土耳其人那裏,他學到了一種殘忍的酷刑——刺穿。

土耳其人非常喜歡用這種方式殺死戰俘,其操作也很簡單,只需把戰俘插入削尖的長木棒上即可。每一次,土耳其人至少要用這種方式處決一、二十人,最高紀錄僅一天就刺穿了兩萬人。戰俘不會立即死去,而是在痛苦中慢慢被刺穿而死,這個過程很漫長,對戰俘造成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弗拉德三世深受啓發,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這種酷刑用在了土耳其人身上。因此,他又有了“穿心魔”的稱號。

1462年,奧斯曼土耳其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被弗拉德三世反覆無常的性格,以及謀殺土耳其使者的行爲而惱羞成怒,他親自率領土耳其大軍攻打瓦拉幾亞。

面對強大的土耳其軍隊,弗拉德三世並沒有硬碰硬的與之對戰,而是使用陰招對付敵人。他命人在沿路的水源中下毒,挖掘開河道使陸地變爲沼澤,沿路佈置各類陷阱,讓肺結核、梅毒、麻瘋病人組成隊伍去送死,並將這些在當時認爲無藥可救的疾病傳染給敵軍。

他的招數起了決定勝負的作用,土耳其大軍有一半人病倒,其餘的人也疲憊不堪。利用這個機會,在1462年6月17日,弗拉德三世率2萬4千騎兵對土耳其大軍發生了夜襲戰。

這一次夜襲非常成功,土耳其人大部分被殺死,其餘的當了俘虜,只有一小部分逃出生天。穆罕默德二世險些被生擒,但最終幸運地逃過一劫。

等到穆罕默德二世重新集結大軍重新殺回來時,卻看到了令他們感到極爲恐怖的畫面。他們只看到一片空城與插滿屍體的一條條木樁,這裏已經沒有一個活人。弗拉德三世留給他們一座“死屍堡壘”。沒錯,這個地方自此被命名爲The forest ofthe Impaled,意思就是死亡堡壘。

空氣瀰漫着惡臭,土耳其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他們在一陣嘔吐之後,全部撤退。也正是因此,在歷代作品中,死亡堡壘成了德古拉的庇護所,成爲一個生人勿進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