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髒躁,不是甘麥大棗湯那麼簡單

小師妹 華醫世界

提到髒躁,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都是甘麥大棗湯。

然臨牀所見之髒躁,非甘麥大棗湯之獨證。

迴歸臨牀,結合症狀與病機,治法用藥也有不同。

今天,小師妹分享的是全國首批名老中醫朱南孫教授、當代名老中醫何世英老先生、安徽名中醫諶運甫老先生臨牀治療髒躁醫案3則,供臨牀優秀中醫師參考學習。

力 匕

平肝清熱.養心寧神治癒產後髒躁

朱南孫 | 案

阝勹

廴匚

陳某,女,30歲。

初診:1977年4月10日。

主訴及病史:今年2月5日第一胎鉗產,出血頗多。產後失眠焦慮,自恐不能維續生存,對嬰兒亦不知所措,失望悲觀,胡言亂語。

服大量鎮靜劑後,神疲目糊畏光,自汗煩熱,口乾不思飲,納呆,胸悶痰多,大便次數增多。

診查:脈細數,舌淡苔白厚膩。

辨證:產後氣血虛弱,脾胃失和,痰溼阻滯,清陽不升。

治法:健脾和胃,化痰開竅。

處方:

陳膽南星9g,菖蒲9g,淡遠志6g

陳皮6g,制川厚朴4.5g

川黃連3g,生地黃12g,丹皮9g

茯苓皮9g,生米仁12g,杏仁9g

車前子12g,六一散12g(包煎)

5劑

二診:4月16日。

10日當晚行經,驚恐失眠,過量服水合氯醛,昏睡,瞳孔放大,住院灌洗腸胃。

數日來胸悶,心煩氣促,神疲目澀畏光,大便溏薄,咽喉如有物阻,咽食時食道隱痛。

脈濡細微數,舌淡苔白膩。

產後氣血虛弱,脾胃失和。

治宜健脾和胃,養心寧神。

處方:

制川厚朴3g,陳皮6g,白朮6g

茯苓9g,首烏藤30g,合歡皮12g

淡遠志6g,淮小麥30g,炙甘草4.5g

磁朱丸12g(包煎),龍牡各30g

6劑

停服鎮靜劑。

三診:4月21日。

神志清晰,對答如流,能處理一般家務。納平,大便溏薄,感口苦咽乾。

脈濡細,舌暗苔薄膩有齒痕。

治同前意。

處方:

陳皮6g,姜半夏6g,白朮6g

茯苓9g,淮小麥30g,炙甘草4.5g

合歡皮12g,淡遠志6g,首烏藤12g

龍牡各30g,磁朱丸12g(包煎)

酌情於臨睡前服利眠寧及谷維素各2粒。

四診:5月3日。

昨起完全停服西藥鎮靜劑,能入睡四五小時,醒來頭脹,面部潮紅;

一般生活瑣事能自理,但仍悲觀抑鬱,目澀心煩。

脈數帶細,舌暗苔薄有齒痕。

肝血不足,心失濡養,則虛火上擾,神無所主。

治宜平肝清熱、養心寧神。

處方:

陳膽南星9g,石菖蒲6g

丹蔘9g,煅茯苓9g,首烏藤12g

合歡皮12g,廣鬱金9g,淡遠志6g

桑椹12g,枸杞子9g,淮小麥30g

龍牡各30g,陳皮6g

3劑

五診:5月6日。

神情尚佳,納呆,有時便溏,近來能逗小兒嬉笑及處理小兒事務,仍多思慮。

脈細,舌質暗,苔薄膩。

心脾不足,肝腎陰虛。

治宜健脾養血、寧心鎮神。

處方:

陳皮6g,白朮6g,淮小麥30g

炙甘草4.5g,合歡皮12g

淮山藥12g,朱茯苓12g

首烏藤12g,淡遠志6g

棗仁9g,磁朱丸12g(包煎)

7劑

————

————

按語

本病由產後出血引起,氣血大虛,五臟失養;

其人本多思慮,心脾先損,脾虛不能生血,則心血不足,神不守舍,乃致失眠憂思,符合《金匱要略》髒躁之證。

初診後當晚過量服安眠藥中毒,急診入院灌腸,脾陽大虛,水溼內停,阻滯中焦,故胸悶咽梗、納呆便溏。

複診時虛羸不堪,治以二陳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

方內姜半夏、陳皮、遠志溫化痰溼,

川厚朴寬胸散滿,

白朮、朱茯苓健脾養心,

淮小麥、炙甘草甘溫養心,

首烏藤、合歡皮、龍牡、磁朱丸平肝鎮神。

全方健脾和胃、養心寧神。

並囑酌情加服西藥利眠寧及谷維素,以防失眠。

三診時脾氣略振,能正常進食,病情好轉,仍進原方藥。

四診時神情正常,問診時對答如流,並對嬰兒已有興趣,逗兒嬉笑,但仍欲無故憂思。此陰血不足、肝失條達。

本次治法宜着重心、肝二經,復加膽南星化痰開竅、平肝清心;

菖蒲芳香開竅、聰耳目;

二味除治痰溼壅閉以利脾運外,且能引補養之品通心入竅,起安內攘外作用。

如此陰血足,五臟得養,虛火平伏,神乃安矣。

力 匕

疏肝降逆.調和心脾法治癒髒躁

何世英 | 案

阝勹

廴匚

朱某,女,37歲。

初診:1983年11月3日。

主訴及病史:素有神經衰弱,於1983年初因嗔怒而心煩意亂,胸膈憋悶。

至5月某日洗澡後回家,覺心中煩躁不安,周身無力,並出現不自主的大哭大笑,約達半小時之久。

2個月後又復發作,且較前爲重,以後則每日均發作。

承德某醫院診爲神經官能症,給服大量鎮靜劑,但效果不著,反而病情加重。

現日發數次,甚至詢問病情即可發作。

患者思想壓力很大,有厭世之想,走路需人攙扶,生活不能自理。

診查:茲診患者神清,表情淡漠,懶言,多太息,納可,二便正常,心肺及各項檢查未見異常,舌潤、尖紅、苔白微膩,脈沉緩。

辨證:肝鬱氣逆,心脾不和,病屬髒躁證。

治則:治擬疏肝降逆,調和心脾。

處方:

菖蒲10g,燈心3g,鬱金10g

蓮心5g,竹葉10g,紫貝齒15g

珍珠母30g,厚朴花10g

佛手花10g,代代花10g

青皮5g,茯神10g

二診:

服藥1周,胸膈堵悶減輕,未見哭笑失常,仍時有煩躁太息,精神不安。

治法不變。

三診:

病情繼續好轉,已能上班工作,惟食後腹脹,大便不暢,苔白微膩。

心神雖已安定,肝鬱亦漸緩解;

惟溼濁中阻,滯脾乏運,清濁難分,改擬祛痰理氣爲主。

處方:

瓜蔞20g,薤白6g

青皮5g,厚朴花10g

佛手花10g,香附米10g

谷麥芽炭各10g,蓮心5g

菖蒲10g,紫貝齒25g

7劑

四診:

腹脹大減,一般情況較好,舌苔薄白,脈沉略滑,仍宗上法化裁。

處方:

醋柴胡5g,青皮5g,瓜蔞20g

紫貝齒25g,竹葉5g,朱茯神10g

合歡花10g,薤白10g,厚朴花10g

谷麥芽炭各10g,桑葉10g

五診:

腹脹消失,一般情況好,停藥觀察。

————

————

按語

患者大怒傷肝,肝氣凌盛,橫逆犯脾,肝逆夾痰上衝,擾動神宅,心火不降,瀰漫於清淨之府,心神浮動,形諸於外,乃爲髒躁之證。

歷來諸家對髒躁之治,多宗仲景甘麥大棗法以調理心脾,而本例則爲肝鬱氣逆,不適於單純用甘麥大棗湯補虛。

何老洞察病機,故以疏肝降逆爲主,調和心脾爲輔。

方用菖蒲、鬱金、青皮疏肝解鬱,紫貝齒、珍珠母降逆安神。

蓮心、茯神安神定志,燈心、竹葉清心火以寧神宅。

厚朴花、佛手花、代代花助運健脾,降中有升,使清濁各順其道,以成斡旋之勢。連服匝月,終至痊癒。

力 匕

舒肝解鬱.養血安神法治癒產後髒躁

諶運甫 | 案

阝勹

廴匚

餘某,女,28歲。

初診:1985年3月6日。

主訴及病史:患者於產前曾浮腫,經婦幼保健院診爲“中度妊娠中毒症”。

已於2月7日產嬰,出血較多,於2月30日艾水洗浴後,即出現意識模糊,自言自語,時有哭笑。

診查:現將近滿月,惡露猶未淨,面黃浮腫,貧血貌,嚴重失眠,夢多。

舌體胖嫩口淡,邊有暗紅斑,蒼白不華,脈沉細微弦。

辨證:證系先有氣鬱,後由產後血虛引起諸症。

治法:擬舒肝解鬱,佐以養血安神法。

處方:

炒柴胡6g,西當歸15g,炒杭芍15g

撫川芎10g,川鬱金10g,菖蒲10g

紫丹蔘15g,粉丹皮12g

青龍齒15g(先煎),紫貝齒15g(先煎)

北沙蔘15g,大寸冬15g

5劑

二診:3月11日。

藥後神志清楚,不再自言自語,哭笑無常亦止,自我感覺良好,唯稍感全身微痛,食慾雖增,但消化仍差,舌脈同前。

原方去沙蔘、寸冬,加廣橘白10g。5劑。

三診:3月18日。

面微浮,膚癢,子宮脫垂,脘微痛,均屬虛象,再擬益氣養血法。

處方:

炙黃芪30g,潞黨蔘15g

炒白朮15g,西當歸15g

茺蔚子15g,仙鶴草15g

炒杭芍15g,潼白蒺藜各10g

廣木香10g,炙甘草10g,龍牡各15g

5劑

另:五倍子30g,分3次煎水燻洗陰部。

四診:3月25日。

前方藥繼進,面浮、膚癢、子宮脫垂已除,仍稍感少腹沉墜,全身無力,失眠,舌邊暗斑已大減,脈細。

系氣虛未復,血尚未和,再仿前方加減。

處方:

炙黃芪30g,西當歸15g

潞黨蔘15g,焦白朮15g

炙甘草10g,綠升麻6g

春柴胡6g,炒杭芍15g

茺蔚子15g,黃精15g,藿佩梗各10g

7劑

————

————

按語

患者因妊娠中出現浮腫,產後又出血過多,以致氣血兩虛,五臟失養,故出現精神症狀,後又出現面浮膚癢、子宮脫垂、失眠等症,

均屬心脾大虛,神不守舍,故先投舒肝解鬱,佐養血安神法;

後以大劑補益氣血佐升舉和胃而收效。

胡希恕老先生曾說過,甘麥大棗湯,所針對的髒躁是爲治療虛證而設。

因此,在臨牀,我們不能被書本中記錄的知識所禁錮了,任何理論都來源於臨牀實踐,在辨病的同時,辨證與病機也是不可省略的。

只有藥對了證,對了病機,纔能有我們想要的療效。

看完以上三個案例,您對髒躁的臨牀治療是否有了新的收穫與體會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