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首次授銜授勳儀式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授銜結束後,楊得志、楊勇兩位上將走出了會場,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長征時自己的部下李祥。李祥跟楊得志是結拜兄弟,長征時一直在楊得志麾下,深受楊得志的信任。

1936年2月,李祥又來到一師師長陳賡、政委楊勇的麾下戰鬥,到最後他甚至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然而,從1939年春天之後,楊得志、楊勇再也沒能看到李祥。有人後來說,如果李祥繼續呆在部隊,至少能授銜中將。

由於李祥下落不明,他的上級首長把他當作了額犧牲的紅軍幹部,他的名字也能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裏找到。然而,李祥沒有犧牲。1961年,楊得志、楊勇兩人分別收到從湖北省江陵縣熊河區永興人民公社侯壋生產大隊寄來的信,署名是一名叫侯禮祥的人。

侯禮祥在信中自稱自己就是李祥,是兩人昔日的部下,更是當年強渡大渡河時的十八位勇士之一。就在楊得志、楊勇準備論證這封信的真實性後,他們和侯禮祥的聯繫又“中斷了”。就在楊得志、楊勇兩人認爲此事不了了之後,10年後的一天,楊得志終於再次見到了楊得志。

1971年的一天,侯禮祥來到濟南軍區大院,要求見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當楊得志見到侯禮祥時,頓時淚流滿面。侯禮祥這次找楊得志有一個重要目的,希望能給自己開一份證明,證實自己當年是紅軍團長,楊得志欣然應允。

侯禮祥生於1912年,家鄉在湖北江陵縣侯家臺。1928年,16歲的侯禮祥到江西參加革命,後被編入紅三軍團。長征時,侯禮祥又被編入紅一軍團,當時團長正是楊得志。參軍時需要登記造冊,侯禮祥的名字被錯寫成“李祥”。

在參加革命過程中,只有楊得志等少數上級首長知道李祥的真實姓名。長征過程中,侯禮祥戰功赫赫,但也多次負傷。1937年冬天,侯禮祥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多年後侯禮祥回憶那段歷史時說:

“我在那裏學習是最輕鬆,最愉快的時候。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於那裏的學習。在那裏,中央首長經常給我們上課,還能夠接觸更多的新戰友。我們在軍政大學裏,快活得像小孩子一樣。”1939年,侯禮祥因身負重傷,爲不拖累部隊他主動要求到後方工作。

根據組織上安排,侯禮祥被調回江陵,從事地下黨方面的工作。不幸的是,由於地下黨組織遭到敵人破壞,侯禮祥與上級失去了聯繫。新中國成立後,侯禮祥多次聲稱自己就是紅軍團長“李祥”,可是沒人願意相信,結果長期受到不公正對待。於是,我們就看到侯禮祥找楊得志的那一幕,楊得志親自給給他開具證明,最終他的身份被國家承認。

參考資料:《江陵有位失蹤的紅軍團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