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作爲封建社會的代表階層,手中握有大片土地,朝代更迭也使地主不斷消失和產生,新地主的出現和舊地主的更替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但殘酷的剝削手段有很多,其中高利貸是最常見的一種,那麼高利貸是如何促進房東出現的呢?然後以明朝三百年的地主培育爲例,探討地主如何通過高利貸牟利?

地主作爲封建社會的代表階層,手中握有大片土地,朝代更迭也使地主不斷消失和產生,新地主的出現和舊地主的更替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但殘酷的剝削手段有很多,其中高利貸是最常見的一種,那麼高利貸是如何促進房東出現的呢?然後以明朝三百年的地主培育爲例,探討地主如何通過高利貸牟利?

明代鄉村

有些人可能有疑慮,這還在討論嗎?高利貸本來就是一個暴利行業,一旦放貸人能成爲放貸人,他的家庭背景一定很強,事實上,很多人成了地主,雖然他們依靠高利貸,但他們的背景並不強,因此,只知道手段和結果,就不能啓動過程,因此,有必要進行探索。

明初,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尤其是北方地區,大量農田荒蕪,朱元璋一方面鼓勵人民走出戰爭陰影,積極開墾土地;另一方面,實行人口遷移,把人多地少的地方轉移到人口多的地方,如江浙兩省遷往山東等地,不僅是戰爭導致了土地的荒蕪,朱元璋的嚴懲和法律也沒收了許多大地主的土地,到洪武三十年時,中國土地700多畝的地主只有14341戶,明初的基本情況是,只要願意耕種,就不會缺地。

朱元璋的靜態照片

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作爲統治階級,使土地非常重要,當然,即使地主階級掌權,理想的情況是地主階級的土地與老百姓的土地之比達到一定的價值,否則,社會生產力就會停滯不前,或者土地被兼併嚴重,從而引發社會動盪,封建社會也是階級社會,壓迫和壓迫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實現理想的價值。

1500年前的明朝,陳昇提出的“諸侯將領要有自己的同類”的主張,在新王朝似乎並不適用,畢竟,在一個國王王朝裏,有一個朝代的王子和將軍,他們是這個王朝的新地主,與明初的1萬多地主相比,新地主可以享受不少優惠政策,比如減免賦役,這些靠自己的身份成長起來的新地主開始用自己的餘錢購買大量的土地(封建社會最重要的資源是土地,沒有比土地更安全的投資了)。

黃巾起義

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人願意賣掉自己一生的保障——土地,但當家庭遭遇災難、高利貸和當鋪時,老百姓的家裏還能典當什麼?所以,快速籌集資金的唯一途徑就是用土地作爲抵押,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借款,高利貸是一種飲鴆止渴的方式,幾千年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用過這種方法,但結果卻驚人地一致。

高利貸爲何如此普遍?根據歷史發展規律,資本主義萌芽於明代,與歷代相比,商業更加發達,然而,朱元璋明代珍貴紙幣的發行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不懂經濟學的朱元璋首先登記了明朝的紙幣(看來沒人敢搶他),皇帝發行的紙幣應該可以在全國流通,然而,朱元璋的紙幣有一個先決條件的缺陷,即不能兌換成金銀,不能用來繳納地稅,更何況,如果朱元璋能控制鈔票的發行量,也許吧,但對鈔票的數量沒有限制,如果他不加限制地發行,它們不會變成廢紙嗎?

大明筆記

紙幣變成了廢紙,明朝開始鑄造貨幣作爲王朝的貨幣,因爲鼓裏的錢少了,銅錢也不好看,民間很容易模仿,然而,民間模仿者爲了賺錢,在銅中加入鉛和錫,導致市場上銅錢質量差,無論是政府還是私營部門,損失的都是老百姓,人們最終拒絕使用這種貨幣,結果,商業受到打擊,導致通貨緊縮,許多商人和工人失業,在經濟如此低迷的情況下,普通的富裕家庭怎麼能把錢投入到商業中呢?如果他們不投資,他們擁有的金銀將面臨被埋在地下的厄運,所以貸款買地成了一種趨勢,當然,通貨緊縮也增加了農民借貸的難度,刺激了高利貸的增長。

明代銅錢

在封建社會,沒有專門的法律來保護商業的發展,就連官員都沒有經濟思想,法律的重點是對農民的治理,朱元璋無論是採取戶籍制度、魚鱗登記制度,還是對官員的考覈,他都強調地方保障和稅收、糧食的繳納,重農抑商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從社會形勢看,地方官員考慮如何按時足額繳納稅款和糧食,以維護社會穩定,不會在經營中保持契約精神。

魚鱗小冊子

只是好笑的是,契約精神並沒有在市場中發揮作用,而是在農村借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維護國家運行的地方官員遇到民間借貸糾紛時,他們以契約精神判斷事物的質量,還債方式同樣適用於高利貸,在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中,以明朝“王、侯、將”的身份或借錢買地(高利貸)的方式,逐漸成爲新地主,成爲高利貸的受益者,當然,這些人扭轉了高利貸的“合法”地位,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這是明朝培養地主和一批高利貸受益者的方式

我是石海的幽靈,關注我,讚美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