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即爲“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至此便進入了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但事實上離秋涼卻還很遠,這個節氣裏陪伴我們更多的是一隻熱情似火的秋老虎。

當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而對於糖尿病友而言,更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安全避開“秋老虎”發威。

捂秋凍

春捂秋凍是古人一條非常實用的“生活諺語”,“春捂” 是爲了幫助氣血走表散熱,促進陽氣生髮;“秋凍”是爲了氣血入裏,保存熱量,促進陽氣潛降。有的糖友甚至覺得自己體感不敏銳,怕挨着凍,處暑後身體一有些涼意,天一冷,就馬上全副武裝,穿很厚的衣服,但其實是不推薦的。

初秋是“冷”並沒有感覺到“寒”,“皮肉之冷”是可以忍耐的,而採取“秋凍”對於適應與抗禦後來冬天的嚴寒都有很大的好處,從機體適應能 力上看,也可以說符合季節之間的“慣性原理”。防燥

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爲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糖尿病友一旦出現症狀容易發展至感染,所以建議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爲嚴重皮膚病。

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溼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溼拖把擦地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喫或不喫了,多喫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潤肺

初秋的氣候逐漸乾燥,最容易對肺陰造成損傷,伴隨着夏季衆多的細菌也會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和肺炎等疾病,一些氣喘病也會在此時復發或者加重。所以,加強對肺陰的保護顯得尤爲重要。

中醫上講肺喜潤而惡燥,燥邪傷肺,養肺不僅能使肺氣更加充盈,增強肺的主氣,也能治療由於肺虛所導致的各種疾病。

在食物的分類上,甘潤的食品對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薺、枇杷、柚子等,也可以適當的喝一些粥,例如銀耳粥、百合蓮子粥等。適當運動

建議進行輕緩運動。初秋後天氣轉涼,空調房宅了一個夏天,忍不住跑出去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