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就一定能够抓住机会吗?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机会这么容易抓住,明朝的历史从明初就会被改变。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对付朱元璋留下来的藩王,准备不可谓不充足。建文帝明白削藩最大的敌人就是朱棣,针对朱棣,建文帝方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是为什么到最后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我们从源头开始找的话,建文帝接连错失良机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原因。那么建文帝都错过了哪些良机?为什么朱棣被压缩得只剩800人还能够翻盘成功?这其中到底存在什么才的巨大优势被错过?那么我们分析一下,接连错失良机,建文帝被朱棣800人起家靖难推翻的可悲、可叹。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就一定能够抓住机会吗?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机会这么容易抓住,明朝的历史从明初就会被改变。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对付朱元璋留下来的藩王,准备不可谓不充足。建文帝明白削藩最大的敌人就是朱棣,针对朱棣,建文帝方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是为什么到最后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我们从源头开始找的话,建文帝接连错失良机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原因。那么建文帝都错过了哪些良机?为什么朱棣被压缩得只剩800人还能够翻盘成功?这其中到底存在什么才的巨大优势被错过?那么我们分析一下,接连错失良机,建文帝被朱棣800人起家靖难推翻的可悲、可叹。

一错良机

对于朱允炆来说,朱元璋是他最大的保障,当然朱元璋为了能够让孙子更好继承皇位,想出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于开国功臣的大清洗和分封诸王。朱元璋晚年曾得意地对皇太孙朱允炆说:“现在我把防御外敌的事情都交给你的叔叔们了,有他们为你守卫边疆,你可以做一个太平的皇帝。”朱允炆当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叔叔们不放心的忧虑。朱允炆当时已经感觉到朱棣对于他的威胁,所以他才会在朱元璋说这些话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朱允炆的看法,朱元璋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情况出现,既然孙子问了,那么朱元璋先听听他的意见。这其实是朱允炆最好的一次机会,有朱元璋出面把所有存在的危险排除,奈何朱允炆没能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口,只是给了朱元璋一个满意的答案而已。即便是朱元璋不愿意削藩,只要朱允炆提出削藩的想法,朱元璋还是会想办法完成的。朱允炆错过了这样的好机会,那么下面的机会能够把握住吗?

二错良机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秀才镇压造反,也是存在纸上谈兵的悲剧。

上面我们说过朱元璋残害开国功臣的事情,当朱允炆继位之时,明朝已经被他杀的几乎没有什么有能力的将领了,再加上朱元璋偏向以文治国,给朱允炆留下三个文臣作为辅政大臣,他们与建文帝一样都是斯文儒雅,缺乏谋略与勇气。在当时,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是著名的儒学大家,朱元璋安排这三个人作为朱允炆的扶政大臣的前提是朱允炆的江山有他的叔叔们守着。可是一登基的朱允炆就想要把着存在的隐患消除,同样,三位儒学大家的支持,朝廷之中即便是有不一样的声音也会被他们压下去,这样朱允炆就开始他的削藩之路。

朱允炆相信我自己会像汉景帝一样削藩成功,同样黄子澄也认为诸王兵力有限,只能自保,朝廷大军征讨,一定能将其剿灭无疑。朱允炆与黄子澄的考虑的都是自身优势,没有认真分析各个藩王的能力。说白了,他们不知道朱棣的能力,认为打仗靠人多是可以取胜的。纸上谈兵,不把敌人放在眼里。朱允炆决定削藩,黄子澄开始着手准备,他开始与兵部侍郎齐泰商量。齐泰一开始主张先对朱棣下手,因为朱棣兵力最多,提前对他动手,占据先机,给朱棣一个措手不及,但是黄子澄认为朱棣势大,先削弱起手足,这样一来保险。最后两人商量的结果就是先从软柿子捏,从朱棣的弟弟周王开始。

建文帝一年时间连削五个藩王,看似力度之大,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先被削藩的这五位对于朱允炆的皇位威胁不大。这种隔靴搔痒的方法,不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反而因策略不当,错失良机,反而为朱棣起兵拖延了时间。

三错良机

按照明朝的规定,新帝登基,各地藩王都要入朝恭贺,当时正值建文帝削藩局势紧张之时,但是朱棣居然去京城恭贺了。朱棣本来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主要目标,自动送上门来。燕王朱棣入城以后,凭借自己的皇叔的身份,昂首阔步,见了皇帝居然都不拜见,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引起朝廷群臣的不满,然而主张削藩的齐泰和黄子澄居然被朱棣的举止行为镇住了,一点脾气都没有,同样建文帝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居然让燕王朱棣就这样回去了。这样的场景像不像鸿门宴里的项羽,优柔寡断,错失这么好的机会。本来可以兵不血刃的把藩王中威胁最大的朱棣拿下,居然又放跑了他。

四错良机

朱棣从南京回来以后就向朝廷告病了,因为马上要到朱元璋逝世一周年的忌日。按照规定,各个藩王必须亲自去扫墓,朱棣知道再去南京就凶多吉少了,不过他还是派他的三个儿子去了。朱棣其实也明白,三个儿子此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果不其然,朱棣的三个儿子到了南京以后,齐泰向建文帝密奏,想要把其三人扣下作为人质。这次又是黄子澄,他居然劝建文帝放朱棣三个儿子回去,理由是怕打草惊蛇。建文帝削藩都这么明显了,还有谁会不明白呢?这时候害怕打草惊蛇,实在可笑。建文帝也是一位没有主见的君主,再三听取意见以后,真的把朱棣三个儿子放回去了。真的不知道该为建文帝说什么好了,为黄子澄说什么好?

五错良机

在成功削除五个藩王以后,开始准备对朱棣下手。首先建文帝命令心腹大将谢贵为都指挥使,张昺为北平布政使,侦查燕王府的动静。建文帝同时也把北平外围大军进行调动,命令都督宋忠3万人马驻守开平,并且以御边的名义把朱棣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出,转到宋忠麾下,并且还选派了得力将领练兵临清和山海关,对于朱棣的采取的军事行动,把燕王府层层包围,一旦朱棣有任何动静,随时可以动手将其拿下。

当时朱棣的燕王府只剩下了800壮士,根本没有资本与建文帝一战。随着建文帝削藩的不断进行,燕王朱棣的不轨行为也被建文帝察觉到,迅速集结人马围困燕王府。当时建文帝下了三条命令,前两条是逮捕燕王的官署和里应外合袭击燕王府,第三条是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立刻逮捕燕王。

前两条命令只是针对燕王府内人员,完全没有涉及到燕王朱棣,重点是第三条逮捕燕王,奈何建文帝选择的人出了问题,张信与朱棣交情甚好,就把要逮捕燕王的命令泄露给了燕王。虽然建文帝的人马包围了燕王府,但是他们接到的命令不是逮捕朱棣,领队人员张昺和谢贵被骗进燕王府杀了,群龙无首,再加上被派来的人都是朱棣旧部,见此情景,纷纷离去。朱棣趁机调动仅有的800人夺取了北平九门,北平城就落入了朱棣之手。建文帝提前安排宋忠的3万到达居庸关非但不敢进兵,还后撤到了保怀来。朱棣几乎没有运用任何手段就把建文帝精心构建的防御计划瓦解了。这是建文帝最后一次兵不血刃机会,浪费了这次机会,那只有与朱棣兵戎相见,战场上一决高下了。

建文帝先后有五次机会可以轻松“清除”朱棣,奈何都被错过,这样的机会都会错过,战场上还能够取得胜利吗?最终因接连错失良机,建文帝被朱棣800人起家靖难推翻,可悲、可叹啊!

历史小课堂:朱棣起兵造反为什么叫靖难之役,因为朱棣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誓师南伐,正式打出恭奉天命,消除朝中叛臣——“奉天靖难”的旗号。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