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已經結婚的女性這樣寫道:

前陣子和婆婆鬧了些矛盾,婆婆認爲我沒有照顧好她,然後她對我說:“你和我兒子結婚,不就是爲了伺候我們的嗎?不然結婚做什麼?”雖然知道婆婆思想觀念老舊,但沒想到她會說出這種話。老一輩們幾乎都有“養兒防老”的概念,但這種觀念已經是歷史糟粕了,應該被扔到垃圾堆去。

但也有網友對這位女士的觀點表示不理解,覺得父母養兒防老並沒有錯,父母辛辛苦苦養育孩子和孩子將來贍養父母,本身就是一種利益交換,而且還是不對等的利益交換——因爲父母撫養孩子的付出遠遠大於孩子贍養父母的付出。

父母養兒防老無可厚非,但不能以此爲唯一目的

我並不提倡養兒防老,但目前的現實確實大致如此——父母養育孩子,孩子贍養年邁的父母,所以不能說養兒防老一定不對,畢竟我們現在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經濟也不夠發達,兒女確實是很多老人養老的“重要保障”。

《天道》中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曾對母親說:“如果養兒就是爲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爲了自己,那是交換。”

因此,比起利益交換這種說法,我更相信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種情感的自然流露:

父母出於愛的目的生養孩子,在生養孩子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情感的滿足;而孩子因爲被父母愛着,也深深地愛着父母,因此當父母老了之後會心甘情願地照顧親愛的父母

出於“愛”的目的和出於“養兒防老”的目的生養孩子,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

1.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同出於愛的目的生養孩子的父母,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孩子覺得幸福、快樂,所以他們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多陪伴孩子,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讓孩子成長爲一個擁有獨立自主意識的人,會在孩子成年之後,默默地在背後祝福孩子。

而出於養兒防老的目的生養孩子的父母,大多是不會在意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的,他們養孩子只是投資。因此爲了確保能得到回報,他們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給孩子洗腦:我生了你,養了你,你應該對我感恩戴德,你不聽我的話就是不孝,你不贍養我就是連禽獸都不如。然後在自己老了之後作威作福,絲毫不體諒孩子也過得不容易。

2. 孩子的感受截然不同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內心的感覺是安全的、幸福的,這樣的孩子不僅更自信、開朗,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什麼是愛,也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所以,他對於父母,不僅是有感激之情,更有深深的愛。

而從小就揹負着父母的“我養你是爲了將來你養我老”這種枷鎖的孩子,很難感受到什麼是愛,他從父母那裏感受到的,是唯利是圖,是無利不起早。因此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往往是冷漠的、自私的。

父母有權利決定是否生孩子,孩子卻沒有權利決定自己是否來到這個世界,所以生孩子,一開始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父母要爲自己的這個決定負責,而不是在盡了義務之後再去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正常的關係應該是互相愛護,互相幫扶,互相照顧,我願意看你長大,你願意陪我到老,而不是“我撫養你是爲了讓你給我養老”、“我贍養你是因爲不贍養是違法的”這種畸形的關係。

你同意“養兒防老”這種觀念嗎?你會要求孩子將來養你老嗎?歡迎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