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理念,我市承接京冀民政合作項目成效顯著,4年多累計接收救助對象2136位,已爲583位找到親人

讓愛照亮回家的路。8月26日,央視綜合頻道《等着我》欄目組走進衡水,全程錄製了在我市第七人民醫院(原衡水市精神病醫院)舉行的第二屆“緣夢行動,愛促團圓”民政救助認親會。8位受助人員在現場與親人團聚,帶着滿滿的愛,踏上了回家的路。

據瞭解,自2016年起,衡水市民政局下屬的衡水市第七人民醫院開始了首個京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項目,安置北京長期滯留流浪智力障礙和精神障礙的受助人員,截至目前,共接收北京受助人員二十八批次,共計2136人,已爲他們當中的583位成功找到親人。此次救助認親會上,現場認親的8位受助人員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面對這些有精神、智力障礙,無法正常交流的受助人員,在茫茫人海中尋親談何容易,4年來,衡水市第七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給予他們親人般關懷和照顧的同時,對受助人員提供的碎片信息進行分析,從中尋找蛛絲馬跡,幫助他們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

當日舉辦的“緣夢行動、愛促團圓”民政救助認親會,由央視綜合頻道《等着我》欄目主持人李七月溫情主持。現場,每一個感人至深的尋親故事,每一幕親人相擁的場景,都訴說着人間真情,深深感動着每一位觀衆。

甘肅蘭州黃濤的母親在18年前走失。“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過節一家團圓的時候,就是我最思念母親的時候,我發誓一定要找到她。”黃濤說,自母親走失後,他和父親走遍了周邊的城市和村莊,但始終沒有母親的音訊,就在他漸感絕望之時,2020年8月17日,一則消息傳來,他的母親找到了,他急切地坐上了火車,來到了衡水。救助認親會上,當見到18年未曾謀面的母親,黃濤緊緊相擁,18年的思念、18年的期盼,頃刻間噴湧出來。“如今,我也是有孩子的人,深切體會到了親情的重要,回去後,我要好好孝順母親,讓她盡享天倫之樂。”黃濤說。

“多少次在夢裏,我和兒子相遇,我始終相信,我會找到他,這也是我活下去的全部希望。”在現場,從遼寧趕來的史淑敏提到兒子時,深情地說。1994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史淑敏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日子,這天,她的兒子李哲走失,26年來,她和老伴尋遍祖國各地,但始終沒有兒子的消息,從身強力壯到疾病纏身,史淑敏始終不曾放棄,在她的腦海裏,找到兒子就是生活的全部。在尋親現場見到兒子後,史淑敏多年積攢的感情化作淚水傾瀉而出,深深感動着現場每一位觀衆。“回家後,我就把兒子放在身邊,我們再也不分開。”史淑敏說。

當天,除了當場相認的家庭,還有多位受助人員因各自家庭的特殊原因,沒能與親人相見,不過,這些受助人員家鄉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趕到了現場,替家人接他們回家。從承德趕來的承德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王軍前來接67歲的白龍江回家。王軍說,白龍江是聾啞人,也有精神障礙,他們曾救助過兩次,得知第三次走失後,他們也在積極尋找,一個偶然機會,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在今日頭條的推送中發現了白龍江的信息,聯繫後得知他已被安置在衡水市第七人民醫院,他也想借這個機會謝謝衡水市第七人民醫院和今日頭條的工作人員等對白龍江的幫助,下一步,他們將把白龍江護送回家。

漫長尋親路上,除了衡水市第七人民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還離不開衆多愛心力量的匯聚:國家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國家公安部刑事偵查局、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河北省民政廳、北京緣夢公益基金會、央視綜合頻道《等着我》欄目組等衆多單位及志願者的加入,都照亮了受助人員的回家路。

在當天的救助認親會上,還對救助站、愛心警官、衡水市第七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了表彰。

衡水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方建華表示,大愛尋親,溫暖回家,今後衡水市第七人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將強化責任擔當,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受助人員的照顧及尋親工作中,用愛心照亮受助人員的回家之路,爲加快推進京冀民政事業合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本報記者 張勇 本報通訊員 劉卯 攝影記者 陳月振 郭樹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