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今年的“不平凡”,我们已经着实领略过了。对于政法系统而言,今年同样是个关键年份,但这与疫情等偶发因素关系不大, 而是源于政法领域改革自身的内在逻辑。

我们曾说过,今年是政法领域两件大事的衔接之年。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将在今年年底收官,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经过今年的试点后,将从明年起在全国政法队伍中全面铺开。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今年的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视频会召开,而这次会议将主题聚焦到了“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上。

8月26日上午,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对于政法工作,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紧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监督和制约机制”这几个关键词,这样重磅出场。

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尤其是政法队伍中“保护伞”和“害群之马”的暴露,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如果执法司法权力得不到监督制约,将严重伤害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信仰。从权力行使看,执法司法活动专业性强,自由裁量权大。特别是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放权后分散行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执法司法人员容易受到各方面利益和关系的干扰、诱惑。建立一套适应新的执法司法运行模式的制约监督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这次会议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完善制约监督机制,但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还是社会监督机制的内容。会议强调,要主动把执法司法活动依法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这包括加强当事人及其律师监督制度建设,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会上提出要建立执法司法人员与律师互督互评机制。看来,“差评权”值得期待。

会上还提出,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建立执法司法案件舆情监测与管理监督联动机制,及时推送网络热点案事件线索,回应社会关切。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被社会热议的司法事件,总能很快受到政法部门的关注。民之所呼,我有所应,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值得注意的还有,会议强调智能化在监督制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探索运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技术特性,对电子卷宗实施数据保全,破解电子卷宗互信难、卷宗制作不规范等瓶颈。除了外部监督外,政法系统内部的互相监督制约,也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是执法司法体制运行中,最为常态的监督,防范意义更大。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互相之间的制约,是一个重要命题。历史上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都源于这些部门之间权力制约的弱化。未来,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庭审实质化将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庭审不能再成为“走过场”,而将真正决定一桩案件的判决结果。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将得到强化,同时坚持全程留痕,既防止重回审批老路,又防止司法权力失控。

不难想象,未来对于政法领域各部门来说,“高层注视”将越来越多,各种督察将越来越制度化。事实也证明,这是政法领域反腐正风和制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党委政法委领导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党委政法委将派员列席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检察机关将拓展监狱、看守所等场所巡回检察深度,全面推开跨区域交叉巡回检察。公安机关将健全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监督体系,推行派驻督察。

其实中央政法委历次会议上,都会强调制约监督的重要性,但是这一次高度聚焦这一主题,将其写入会议报告的大标题中,还是值得格外关注。司法公信力,是凝聚全社会信心的最重要力量,而其公信力又源于司法的公正廉明。只有对执法司法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监督,我们谈及法治公正时才有底气。

回到开头那个话题,为什么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衔接的当口,要将制约监督体系建设作为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命题呢?通过这两大行动,政法队伍将得到极大的整治净化,但是要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保持下去,必须要靠制度的力量。这就像“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样,必须清理好土地再播种。队伍不先整治,好的制度建起来也立不住。队伍整治已毕,没有制度约束,很可能若干年后要重蹈覆辙。改革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推进,破立之间,历史的进程已悄然展开。

(文/于永杰)

微信号:Talkpark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等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