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十二期過來了,資本寒冬大環境下,所有登上浪姐這艘船的姐姐都是贏家,都或多或少贏得了實打實的曝光和資源。

萬茜、孟佳、王菲菲、李斯丹妮、張雨綺等30+姐姐們都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代言、活動、廣告接到手軟。

但在這個綜藝開始之前,誰都不知道把30個30+的女藝人聚集到一起,比賽競爭搞三個月女團,會搞出什麼名堂來?

以爲是來上綜藝的,結果過成了夏令營,穿插飢餓遊戲。

以爲是來看撕X的,結果看了場紅樓夢,穿插拍案驚奇。

初看《浪姐》,被好強寫在臉上的張雨綺打動,被不拘一格的寧靜感染,也被卑微謹慎的導演組逗樂。

可惜《浪姐》後半程,對我來說還是挺糟糕的,與別的團綜節目越來越趨同,撕番的,捧踩的,拿着放大鏡找黑料找亮點的,應有盡有,我既高興又無奈。

可能我一開始就錯了,《浪姐》其實就是換了一批人來參加的養成型團綜節目,只是這批人是已經成名的30+姐姐們,而不是那羣嘟着嘴跳舞的小女孩。

有人在網上大罵《浪姐》高開低走,做了資本的走狗,但從十二期的節目來看,低走真的不至於,《浪姐》只不過是綜藝節目常見的“爆開正常走”。

其實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年經常會出現“爆開正常走”的節目,這些節目的共同特點就是新瓶裝舊酒,即用舊的模式承載一些新的內容,比如《中國好聲音》《樂隊的夏天》《歌手》等等,乍看之下,彷彿節目創造了一個新的綜藝模式,但扒乾淨了,仍然是老一套選秀節目的樣子。所以觀衆一開始的興奮和新鮮感會隨着節目一期期播出短時間審美疲勞,畢竟無論你換什麼花樣,換什麼人,來來去去不過是晉級,PK,淘汰老三樣。

真正的“高開高走”甚至是“爆開爆走”的節目基本上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節目,比如05年《超女》開啓中國選秀時代;《爸爸去哪兒》帶紅一大片明星親子節目;《跑男》引領全民撕名牌,遊戲類綜藝節目真正意義上在中國發揚光大。

《浪姐》並沒有完成創新這個目標,原以爲的美式撕逼真人秀並沒有通過這個節目在中國落地開花,第一期播出前後熱搜的那些“扯頭花”,“曉明歷險記”只不過是調侃,節目往後,姐姐們一個比一個相親相愛,姐妹情深。更有意思的是,第一期呈現出來的霸氣和不羈,無視規則,diss評委,在後面蕩然無存,反而是各種順從規則玩命搶票,都拿出能多待一期是一期的架勢。

所以你以爲姐姐們是來乘風破浪的,其實她們只不過回過頭把小妹妹走過的團綜選秀套路再走一遍而已。《浪姐》的價值,不在節目模式的創新上,而是流量替換,用小妹妹小哥哥成名的方式搶走她們的流量,讓演藝圈看上去德位更相配一些,再讓資本做一下選擇題,選德高望重又敬業的姐姐還是選暫時幹啥啥不行的小鮮肉呢?

不用在意《浪姐》怎麼開,怎麼走,估計在這一年半載內,大衆的視線內是躲不開這些姐姐們了,各大綜藝,中秋晚會,雙十一晚會,元旦晚會,甚至是春晚,最耀眼的團秀舞臺一定是姐姐們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