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腫瘤治療的基石,自七十多年前出現一直到今天都不斷地在發展,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化療藥物的種類、劑型、方案不斷更新,朝着有效性越來越大、毒副反應越來越小的方向進展。

長期以來有種認識認爲化療毒副反應大小與治療效果有關,反應越大越好,反應小效果不好,真是這樣嗎?

化療藥物種類繁多,具體機制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說,化療是通過影響DNA、mRNA、蛋白質合成、或干擾細胞分裂來殺死、殺傷腫瘤細胞以發揮作用!

化療的有效性不容懷疑,只要劑量足夠肯定能殺死癌細胞,但是,化療最大的弊端就是沒有針對性,好賴細胞都會被損傷,因此,也就有很多、較重的毒副反應,尤其是增殖較快的細胞被損傷,比如胃腸道黏膜細胞損傷引起噁心嘔吐,骨髓抑制導致的白細胞、血小板減少、毛囊細胞損傷致脫髮、白髮等等。

但是,化療效果與毒副反應大小未必一致!

化療藥物本身的毒副反應大小或有差別。比如“鉑劑”、“紫杉”、“蒽環類”的反應要相對大一些。再如,同樣是“鉑劑”,有些胃腸道反應重一些,有些骨髓抑制重一些。藥物劑型也影響副反應大小,口服“氟尿”製劑副反應明顯低靜脈製劑,“紫杉”類多種劑型的副反應大小不一樣。

化療副反應與藥物劑量強度、療程、用藥方式也有一定關係。藥物劑量大多是根據病人的體表面積計算的,但具體用多少還是有些差異,副反應也就可能不一樣,還有用藥時間越久副反應越明顯。口服、灌注、介入等方式化療毒副反應要較靜脈化療小一些。

化療副反應也“因人而異”,每個人的耐受性不同,有些病人暈車暈船,化療時的胃腸道反應就要大一些,還有些病人心理狀態不是很好,化療前就開始噁心、嘔吐。

疾病分期、腫瘤部位不一樣,病人未化療時也可能有胃腸道症狀,化療或加重其反應。比如病人存在糖尿病、電解質紊亂、腸梗阻、腦轉移等情況。

化療副反應大小與預防、處置也有關。比如止吐,以前化療時就給一點鎮靜劑、多巴胺受體阻滯劑,效果不好,現在止吐藥物包括多巴胺受體阻滯劑、激素、5-羥色胺受體阻滯劑(如“司瓊”類藥物)、神經肽-1受體阻滯劑(如“阿瑞某坦”),大多病人用三聯、或四聯藥物都可能有很好的效果。

正確看待化療,目前它還是最主要的抗腫瘤方法之一,不能輕易丟棄。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健康科普排位賽# #癌症的真相# #南方健康超能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