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時隔二十多年回老家,偶遇一老農,閒聊一路竟是自己的父親

文/觀心通史

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一批英雄。正如今年的疫情爆發後,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無私的堅守在防疫一線,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防疫英雄。戰爭時期,也會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熱血青年,他們勇敢地奔赴戰場,不畏犧牲,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

在這些熱血青年中,有一個人叫王扶之,他少年參軍,戎馬一生,立下赫赫戰功,中年榮升少將。他榮歸故里時,偶遇一老農,兩人閒聊一路,竟然是自己的老父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怎麼父子倆都互相不認識了呢?

王扶之將軍

原來,王扶之12歲便參軍入伍了,一直隨軍打仗,父子倆幾十年都沒有見過面了,一見面難免不敢相認。王扶之於1923年出生在陝西省子洲縣的一戶貧苦家庭,王扶之的童年比較悲慘,幼年時母親就去世了。

由於家中太窮了,王扶之只讀了三個月的私塾,便不得不退學,靠給人打工補貼家用。1935年,王扶之看到一支在附近活動的紅軍隊伍紀律非常嚴明,不同於其他反動隊伍,小小年紀的王扶之彷彿看到了希望,便動起了參加紅軍的念頭。

由於常年勞作的原因,12歲的王扶之看起來像是十六七的孩子,後來,他憑藉着自己的“老成”加入了紅二十六軍“少年營”,投身到革命中。別看王扶之只是一個孩子,打起仗來非常勇猛。1935年,紅軍在打勞山戰役時,缺少武器裝備,王扶之拿着一杆梭鏢就上了戰場。

真是初生的牛犢不怕虎,王扶之憑着過人的膽量,用一杆梭鏢去對抗敵人的槍械,並且還贏了。一個敵人正用槍瞄準王扶之準備射擊時,王扶之迅捷閃躲,以迅雷之式衝到敵人面前,用尖銳的鏢頭抵着敵人的喉嚨,大喊:“繳槍不殺!”

敵人哪見過這般勇猛的架勢,不自覺地被眼前這個少年嚇得繳械了,自此,王扶之完成了從孩子到戰士的蛻變。13歲時,王扶之加入共產黨,此後隨着隊伍參加了許多重大戰役,並且還與戰士們一起開闢了晉東北,淮南等多處抗日根據地。

王扶之在解放戰爭中,更是屢立大功,他先後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多個重大戰役。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遠赴朝鮮,對抗美軍,王扶之也加入了抗美援朝中,並擔任某師副師長。戰士們在他的帶領下,打出了雄風。

抗美援朝勝利後,王扶之回到了祖國,他想着自己戎馬半生已二十多年沒有回過老家了,心裏一直思念着家人。王扶之收拾好行李,帶着警衛員,騎着毛驢回鄉了。王扶之在路上對闊別已久的家鄉充滿了期待,同時心裏也充滿了不安。

不知家裏可好?父親還健在嗎?王扶之越想越覺得不安,回家的腳步也越來越快了。快到家時,王扶之遇到了一老農,兩人打起了招呼,王扶之聽到是家鄉口音,倍感親切。老人得知王扶之二人正好去自己的村子,便相約同行。

路上三人熱情地聊起了家常,當問及老農家人時,老農突然哽咽起來。老農傷心地說道,兒子十幾歲便參加紅軍了,二十多年了,音訊全無,生死未卜,自己當父親的心裏十分痛苦。這話說得王扶之腦袋一震,緊忙問清老農兒子的情況。

王扶之聽後一驚,眼睛立刻溼潤了,他大聲喊道:“哎呀,我的親爹呀!這不是我的親爹嗎?”老農一怔,立刻握着王扶之的手,顫顫巍巍地站在那裏,眼裏不停地流淚。警衛員在一旁趕緊將毛驢身上的行李拿下來,自己背上。

王扶之又將老父親扶上毛驢,自己在前面牽着毛驢回家去。時隔二十多年,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父子二人才得以團聚,這幸福真是來之不易啊!包括我們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都是用無數人的犧牲來換取的,我們應當珍惜當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