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原地區就以農耕爲主,北方地區則是以遊牧民族爲主。由於雙方相鄰,經常發生摩擦。中原文明相比遊牧民族要發達得多,武器裝備也更加的精良,但是遊牧民族通常機動性非常強,搶完就跑,使得中原王朝頭痛不已。

遊牧民族

在這個過程中,中原王朝會採取不同的手段來針對這些遊牧民族。其中,最讓人感到窩囊的,相信很多人會認爲是漢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

在此之前,中原王朝對匈奴的戰績,幾乎都是勝利者的姿態,即便是在戰國時期,僅憑趙國一家之力,就能打得匈奴聞風喪膽。難道說,漢王朝的實力已經退步到連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也比不上的地步了嗎?漢之前的對匈奴戰爭,幾乎都是以中原的最終勝利而告終。

趙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相鄰,自然少不了受到他們的侵擾。就在趙國實力不斷下降,快要被擠出戰國七雄之列的時候,趙武靈王橫空出世,對趙國的軍隊做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胡服騎射。自此之後,趙國實力大增,不僅對威震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原諸侯中也重新建立了極高的威望。

到了戰國後期,趙國在經歷過長平之戰後,實力早就大不如前,但在名將李牧的指揮之下,北方遊牧民族仍然被打得落花流水。

秦始皇統一天下,成爲了中原的一個皇帝,他派出蒙恬北擊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同時修築長城,真正的做到了讓胡人聞風喪膽的地步。

李牧

由此可以看出,漢王朝採用和親政策,確實讓人覺得挺不舒服的,但是這恐怕是劉邦的最佳選擇了。

漢王朝的和親政策要從劉邦剪除異姓王說起。那時候漢王朝剛剛建立,天下有不少的異姓王,這些異姓王是劉邦心中的一根刺,他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剪除這些異姓王。

在他實施他計劃的過程中,韓王信造反了,他企圖與匈奴合作,共同攻打剛建立的漢王朝。劉邦自然不會任由事態的發展,於是親率大軍剿滅韓王信和匈奴的軍隊。

面對匈奴和韓王信的大軍,前期漢軍可以說是勢如破竹,連戰告捷。這時候劉邦卻犯了渾,中了匈奴的誘敵之計,輕敵冒進,被困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

但即便如此,匈奴仍然無法拿下劉邦,在劉邦的大謀士陳平的計策之下,漢軍終於脫困,劉邦也平安地回到了京城。

經過此役之後,劉邦看到了匈奴的強大,於是採用和親政策。而這種政策一直沿用到漢武帝時期,在漢武帝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帶領之下,這種和親政策才終於結束。

白登之圍

那麼,剛剛建國的漢王朝實力真就不如匈奴嗎?

我看未必。劉邦雖然剪除了一些異姓王,但是實力仍在。漢初三傑都還在,只不過形勢有一些不同。

丞相蕭何那時候還在,變故發生在韓信和張良身上。首先說張良,張良自漢王朝建立之後,就進入到半隱退的狀態,加上體弱多病,已經很少爲劉邦出謀劃策了。但是,雖然缺了張良,陳平這個時候已經成長起來了。陳平的謀略實際上並不比張良差,只是在謀略的領域上有些不同而已。

再說韓信。那時候韓信被貶,劉邦本來就擔心韓信功高蓋主,這時候更加不可能再啓用韓信了。但是即便缺了韓信,漢王朝的實力仍然很強,像樊噲、灌嬰、周勃等等都還在,而且,最讓人忽略的就是劉邦本人。劉邦本人其實也是一位軍事高手,只不過被韓信和項羽的光芒掩蓋了而已。

在經歷了白登之圍後,劉邦對匈奴有全新的認識,但並非是懼怕,只不過是不願意耗費國力再打了而已。

中原大地經過楚漢之爭,人民早已疲憊,再也經歷不起一次國家級的大戰了。再加上,匈奴以騎兵爲主,機動性極強,如果是正面戰爭,漢王朝自然絲毫不懼,但是怕的是不斷的侵襲和騷擾。劉邦正是看到了這兩點,所以寧願選擇屈辱的和親政策。

劉邦

再者,劉邦所面對的匈奴,已經不是戰國時期和秦始皇時期的匈奴了。

早期的匈奴,只是單純的遊牧民族,搶點東西就跑。但是就在楚漢戰爭之前,匈奴出了一位整個匈奴歷史上最爲偉大的君王——冒頓單于。

冒頓單于無論在謀略、軍事等方面,都絲毫不輸於劉邦,而且這個人還心狠手辣,因爲他的單于之位也是通過弒父得來。

冒頓當上單于之後,致力於強大匈奴。東滅東胡,西逐月氏,南吞樓煩,征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統一了整個北方地區。

從此之後,匈奴擁有了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廣大地區。可以說,他所經歷的戰爭,絲毫不亞於劉邦。

冒頓單于

所以,無論是趙國還是秦,他們所面對的都是各自爲戰的散沙式遊牧民族,而劉邦所面對的是一代天驕所帶領的由遊牧民族組成的大一統王朝。兩者本就不能同日而語。

而在經過冒頓單于的統領之後,匈奴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劉邦能夠戰而勝之,足以說明當時漢王朝的軍隊戰力很強。只不過他們面對的是遊牧民族,要徹底消滅,非一朝一夕能夠辦到,這纔有了漢王朝近百年的和親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