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你有逆轉時空的超能力,怎麼阻止“三戰”發生?

看不看得懂《信條》沒關係,“不要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

假如1914年,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裏若·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大公夫婦開槍時被阻止,一戰不會發生嗎?

假如1939年,德軍聯合附庸國斯洛伐克的軍隊在入侵波蘭後,又在48小時內撤出,二戰不會發生嗎?

假如你有了逆轉時空的超能力,又該如何阻止尚未發生的三戰呢?

時間,將成爲解開所有謎團唯一的鑰匙。

9月4日,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新片《信條》正式登陸中國內地院線。這部在疫情期間就備受期待、堅守暑期檔上新的好萊塢大片,一度成爲全球電影業的復甦希望:《信條》國際票房首周高達5300萬美元,霸佔32個國家及地區票房榜冠軍。截至20:00,作爲疫情以來第一部上新的進口片,在中國內地首日票房5757.6萬(貓眼專業版)。

回到故事本身,作爲諾蘭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後“時空三部曲”的終章,當《信條》帶着燒腦、科幻、諜戰、特工等標籤出現在大銀幕時,這部片裏的“時空”又是什麼樣的?

一顆“逆轉時空”的子彈

解釋“逆轉時空”一詞前,先簡單上一節物理課。

熵(entropy),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用符號S表示,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由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克勞修斯(T.Clausius) 於1854年提出。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而熵增原理表明,不可逆熱力過程中熵的微增量總是大於零。因此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

而逆熵,就會出現從無序到有序的“倒行逆施”。

直觀點來看,就是子彈飛回槍膛、車倒着翻滾回正、極低溫的逆向爆炸、正逆時空的兩個自己互毆……

片中,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是核戰爭,是九個由鈈241(一種β輻射體)製作的逆向武器,將帶着全世界走向毀滅。而具象化的“逆轉”時間,也變成主角需要應對的物理障礙,如片中出現的飛機墜毀、汽車追逐和徒手搏鬥的場面,都與現實發生的相反——既看到子彈孔的時候,子彈其實還沒發射出去,又或者剛剛炸掉的樓,像拼圖一樣恢復原樣,時間是逆轉的。

另一個觀看《信條》需要複習的科學言論是祖父悖論,與時間旅行有關,常常出現在科幻故事中。

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René Barjavel)在他1943年的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Le Voyageur Imprudent)提出問題:

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但此舉動會產生一矛盾的情況:你回到過去殺了你年輕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父呢?或者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祖父沒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殺死祖父?

對於這個問題,物理學中有個平行宇宙的概念,物理學家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認爲,當你回到過去去殺你的祖父母時,你其實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殺的是另一個世界的人。

因此,這也是片中一個探討的話題。如果過去是無法改變的,那麼進入逆轉時空旋轉閥門後走出來的人,又將如何去挽回生命、拯救世界?當然電影的結局是給了個肯定的答案。

物理學中對“逆轉時空”的解釋雖然有些晦澀難懂,但中國觀衆應該是對這個概念最易理解的一批人了,可以說國內關於逆轉時空、時空旅行的“科幻題材”“穿越題材”影視作品多如牛毛,比如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中就有穿梭時空的月光寶盒。

與時間而戰,與未來爲敵,假設多重現實成立,我們又存在於哪個時空裏?

處處隱喻,信條是什麼?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惟一的線索與武器,它能開啓正確之門。

這是死而復生、臨危受命的男主角得到的唯一“錦囊”。而他接受的兇險任務,卻是“碟中諜”難度。

從“信條”一詞下手,片中藏着許多隱喻。

比如《信條》的英文片名Tenet(同時也是該特工機構名稱),來自於在龐貝古城遺址薩特廣場發現的迴文石碑,石碑上面有一個5*5的Sator方形陣,方形陣由五個拉丁文詞語: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組成,它的正中間橫排和縱排的迴文都是tenet。片中一段關於意大利的劇情也像是回應,提到了女主兒子要去龐貝遊玩。

是不是有點熟悉?像不像着佛教中“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概念。在片尾,拯救完世界的男主角和夥伴對話時,從未來而來的夥伴用“我在起點等你”跟他告別,又把這一切故事的開端圓了回去——他不是受僱於人,他纔是在未來主導拯救世界行動的男主角,但過去的他並不知情。

因此,片中Tenet並非完全中文裏“信條”的意思,也代表人類無法理解的事物,好比《盜墓筆記》中的“終極”。

再說到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男主角,他沒有名字,就叫主角(The Protagonist)。作爲一個匿名的間諜,他的存在像一個符號——善良、信仰、悲憫,而這些構成一個拯救世界完美角色的崇高人格,他並不需要名字。比如片中,儘管揹負拯救全人類的艱難使命,但他也可以爲了女主的生命堅持逆轉時空,爲了女人和孩子的正常生活而做出犧牲。

大反派臨終前的一番話也很有意思,他靠着收拾核武器的殘骸發家,從骯髒泥濘裏走出來,在未來中看到子孫後代在能源枯竭的世界裏受難,於是想要毀滅這個世界重新建立秩序,像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宇宙學推論“熱寂說”裏一些學者爭議的——如果宇宙有限並服從現有的定律,那麼結果將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宇宙靜止和死亡狀態嗎?

在打造逆轉時空的概念上,紅藍兩色的對比運用也頗有意思。片中有紅藍房間、紅藍手錶……紅色代表正常時空,藍色代表逆向時空,鏡子裏要看到自己的影子纔算是成功逆轉,也就是未來必須有現在作爲映照:當人處於時間逆行時,在另一個時空裏會有一個對稱的自己,他必須要在這個時空裏兼顧到另一個時空的自己,否則將無法再返回(也稱“時間鉗行運動”)。同時不能和過去的自己接觸,不然就會灰飛煙滅。

而以美國男主角、英國女主角代表的一方,去阻止以俄羅斯大boss爲代表的另一方發動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本身又是一個怎樣的關於世界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的隱喻?

世界觀已經構成,新秩序已經建立。在《信條》略顯老套的特工拯救世界的故事中,正逆時空交織的時間線,嚴謹對稱的迴文敘事結構,全程緊張刺激的動作戲,因果顛倒的邏輯……把電影的視聽感覺推向了高處——如同一架真波音747 X1在眼前爆炸一般驚險。

-END-

輪值主編:依梧

作者:Siberia

編輯:咔咔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