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可以说对中国历史影响很大,他平定了乱世,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将近四百年中原大地满目疮痍的局面。首创科举制,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能够靠读书来博取功名,创立科举制,让之前被世族把持的那一套九品中正制彻底消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建立三省六部制,这套运行机制对后世朝代都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他对待前朝的皇室子弟这一点却又不得不让人诟病。他篡位登基以后毒死了才九岁的周朝最后一位皇帝宇文阐,在这之后更是大开杀戒,将北周皇室的成员可以说有点关系的都被屠戮,虽然在这之后他的后人下场也不是很好。可是其实在这之前有两个可以有阻止他的人,可惜这两人都不在世了,如果这两人在的话,杨坚都不可能篡位,甚至命都保不住。那么这两人是谁呢?

其一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武帝,这位在位十八年却有十二年是傀儡的皇帝一出手就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他隐忍十二年,在这十二年间任由宇文护只手遮天,他却不动声色,事事顺从他的意思,暗中却默默积蓄自己的实力,一朝出手天下惊,最终在宇文护的大意下干掉了他,又在极短时间内铲除了他的势力。开始了他的亲征之路。

当时的天下也可以说是三足鼎立,南方有陈国,而北方则有北周北齐两个国家统治。这对于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来说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事,一个天下三个皇帝,不同的政策不同的习俗,可以说他亲政之后的路就是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他推行均田制 改革军制,并且让可以均田的汉族农民也可以充当府兵,极大的扩充了军事力量。又在经济上打击世族和豪族,之后又在全国大范围的勒令已经剃度的僧、尼还俗从事生产。在外交上又先把北齐定为第一个下手目标,和突厥南陈交好,免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周武帝本人生活简朴,能够关心民间疾苦,他的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又全都有利于大周。而当时的北齐却是乌烟瘴气,买官卖官成风,朝中小人把持朝政,此消彼长之下,以前势均力敌的两方就是在宇文邕期间北周超越了北齐。之后更是利用反间计铲除了北齐斛律光高纬本人也自毁长城杀了高长恭,使得北齐再也难以抗衡北周。从诛杀宇文护到灭北齐,仅仅五年时间他就统一了北方速度之快令人膛目结舌。之后更是亲征突厥,可惜的是还没有到就已经病死了,很难想象在给他十年光景天下会是什么样,如果此人再多活十年统一天下的就是他了。杨坚曾经在宇文邕手下做事,宇文邕已经感到此人会是威胁,可惜没有下手,而杨坚本人也因此主动逃避所以能捡回一条命。可惜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终究斗不过天,年仅三十六岁就死了。

如果说宇文邕的死是天数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死真的可以说是让北周再无杨坚忌惮的人。此人是谁呢?他就是宇文邕的亲弟弟,齐王宇文宪。他的死真的可以说是北周皇室的作死之举,他和他的哥哥一样都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济世之才。宇文宪年仅十六岁时就被派往刚刚平定的蜀中之地进行治理,他虽然年纪小但是懂得该用哪些人,再加上可以说在管理方面也很有一套,所以把蜀中之敌可以说打理的井井有条。之后宇文宪被征召回京,之后便投身于军旅之中。公元564年,中国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宇文宪也有参与,本来北周军队以团团包围洛阳城,可是被神兵天降的北齐军队杀的大败,军心顿时大乱。宇文宪当时驻扎在邙山,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无法顾及到所有人,他只能尽自己所能安抚自己所属部队,稳定了军心。也因此宇文护对他其实也很信任,之后的宇文宪就在此后一直活跃在抵御北齐的前线之中。之后宇文邕杀死宇文护,宇文护的党羽都遭到了清算,唯独宇文宪逃过一劫,当时宇文宪可以说是二人的调解员,宇文邕知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周,所以虽然消除了他的一部分权利可是也很信任他。

之后宇文邕的亲弟弟宇文直多次针对他,宇文宪权当不知。宇文直的多次诬告并不影响宇文邕对这个弟弟的信任。宇文邕打算东征北齐时除了告诉另外一个大臣内史王谊之外唯一的一个知情人就是宇文宪。当博得他的同意后,宇文邕正式开始了北周灭北齐之战,而宇文宪可以说就是先锋,之后在灭北齐的大战中多有功劳,后来攻破邺城的也是他。可是他立的功劳越大他自己也越担心,他在朝堂民间多有威望,而且他也有齐王之尊,因此他就向武帝递交了辞呈。本来武帝打算让他去攻打北部蛮族,可是他坚持再三,武帝也不得不作罢。之后武帝亲征突厥可惜没到一半就病死了,倘若是齐王宇文宪的话,武帝或许可能也会多活几年。

可惜的是武帝没有安排好这个弟弟的身后事,没有及时的安排这个弟弟作为辅政大臣。他死后不久,新上任的皇帝周宣帝真的是连周武帝万分之一的才能都没有,他忌惮他这个皇叔的威望和功劳,在没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将他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死。之后又更是屠杀有点能力的宗室大臣,武帝朝有能力的大臣几乎全被杀死。可以说后来的杨坚能够这么容易的篡位成功,周武帝这个儿子可是立了很大功劳,说是“第一大功臣”也不为过。可以说宇文邕虽然死了但还有个齐王宇文宪,宇文宪一死,北周宗室再也没有令杨坚忌惮的人,所以杨坚后来才能如此的顺利篡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