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可以說對中國歷史影響很大,他平定了亂世,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將近四百年中原大地滿目瘡痍的局面。首創科舉制,讓更多的寒門子弟能夠靠讀書來博取功名,創立科舉制,讓之前被世族把持的那一套九品中正制徹底消散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建立三省六部制,這套運行機制對後世朝代都有深遠的影響。

但是他對待前朝的皇室子弟這一點卻又不得不讓人詬病。他篡位登基以後毒死了才九歲的周朝最後一位皇帝宇文闡,在這之後更是大開殺戒,將北周皇室的成員可以說有點關係的都被屠戮,雖然在這之後他的後人下場也不是很好。可是其實在這之前有兩個可以有阻止他的人,可惜這兩人都不在世了,如果這兩人在的話,楊堅都不可能篡位,甚至命都保不住。那麼這兩人是誰呢?

其一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周武帝,這位在位十八年卻有十二年是傀儡的皇帝一出手就可以說是一鳴驚人。他隱忍十二年,在這十二年間任由宇文護隻手遮天,他卻不動聲色,事事順從他的意思,暗中卻默默積蓄自己的實力,一朝出手天下驚,最終在宇文護的大意下幹掉了他,又在極短時間內剷除了他的勢力。開始了他的親征之路。

當時的天下也可以說是三足鼎立,南方有陳國,而北方則有北周北齊兩個國家統治。這對於一個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來說簡直是難以容忍的事,一個天下三個皇帝,不同的政策不同的習俗,可以說他親政之後的路就是爲統一天下做準備。他推行均田制 改革軍制,並且讓可以均田的漢族農民也可以充當府兵,極大的擴充了軍事力量。又在經濟上打擊世族和豪族,之後又在全國大範圍的勒令已經剃度的僧、尼還俗從事生產。在外交上又先把北齊定爲第一個下手目標,和突厥南陳交好,免除了自己的後顧之憂。周武帝本人生活簡樸,能夠關心民間疾苦,他的政策在當時的情況下又全都有利於大周。而當時的北齊卻是烏煙瘴氣,買官賣官成風,朝中小人把持朝政,此消彼長之下,以前勢均力敵的兩方就是在宇文邕期間北周超越了北齊。之後更是利用反間計剷除了北齊斛律光高緯本人也自毀長城殺了高長恭,使得北齊再也難以抗衡北周。從誅殺宇文護到滅北齊,僅僅五年時間他就統一了北方速度之快令人膛目結舌。之後更是親征突厥,可惜的是還沒有到就已經病死了,很難想象在給他十年光景天下會是什麼樣,如果此人再多活十年統一天下的就是他了。楊堅曾經在宇文邕手下做事,宇文邕已經感到此人會是威脅,可惜沒有下手,而楊堅本人也因此主動逃避所以能撿回一條命。可惜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終究鬥不過天,年僅三十六歲就死了。

如果說宇文邕的死是天數的話,那麼這個人的死真的可以說是讓北周再無楊堅忌憚的人。此人是誰呢?他就是宇文邕的親弟弟,齊王宇文憲。他的死真的可以說是北周皇室的作死之舉,他和他的哥哥一樣都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濟世之才。宇文憲年僅十六歲時就被派往剛剛平定的蜀中之地進行治理,他雖然年紀小但是懂得該用哪些人,再加上可以說在管理方面也很有一套,所以把蜀中之敵可以說打理的井井有條。之後宇文憲被徵召回京,之後便投身於軍旅之中。公元564年,中國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宇文憲也有參與,本來北周軍隊以團團包圍洛陽城,可是被神兵天降的北齊軍隊殺的大敗,軍心頓時大亂。宇文憲當時駐紮在邙山,在當時的情況下他無法顧及到所有人,他只能儘自己所能安撫自己所屬部隊,穩定了軍心。也因此宇文護對他其實也很信任,之後的宇文憲就在此後一直活躍在抵禦北齊的前線之中。之後宇文邕殺死宇文護,宇文護的黨羽都遭到了清算,唯獨宇文憲逃過一劫,當時宇文憲可以說是二人的調解員,宇文邕知道他的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大周,所以雖然消除了他的一部分權利可是也很信任他。

之後宇文邕的親弟弟宇文直多次針對他,宇文憲權當不知。宇文直的多次誣告並不影響宇文邕對這個弟弟的信任。宇文邕打算東征北齊時除了告訴另外一個大臣內史王誼之外唯一的一個知情人就是宇文憲。當博得他的同意後,宇文邕正式開始了北周滅北齊之戰,而宇文憲可以說就是先鋒,之後在滅北齊的大戰中多有功勞,後來攻破鄴城的也是他。可是他立的功勞越大他自己也越擔心,他在朝堂民間多有威望,而且他也有齊王之尊,因此他就向武帝遞交了辭呈。本來武帝打算讓他去攻打北部蠻族,可是他堅持再三,武帝也不得不作罷。之後武帝親征突厥可惜沒到一半就病死了,倘若是齊王宇文憲的話,武帝或許可能也會多活幾年。

可惜的是武帝沒有安排好這個弟弟的身後事,沒有及時的安排這個弟弟作爲輔政大臣。他死後不久,新上任的皇帝周宣帝真的是連周武帝萬分之一的才能都沒有,他忌憚他這個皇叔的威望和功勞,在沒有任何罪名的情況下將他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殺死。之後又更是屠殺有點能力的宗室大臣,武帝朝有能力的大臣幾乎全被殺死。可以說後來的楊堅能夠這麼容易的篡位成功,周武帝這個兒子可是立了很大功勞,說是“第一大功臣”也不爲過。可以說宇文邕雖然死了但還有個齊王宇文憲,宇文憲一死,北周宗室再也沒有令楊堅忌憚的人,所以楊堅後來才能如此的順利篡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