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啓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家長教育孩子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家長通常喜歡在人面前炫耀自己孩子的技能,從嬰幼兒時期幾個月會走路、幾個月會說話、幾個月長滿牙開始,家長們已經在暗暗攀比了,只是那個時候的攀比還不是特別明顯。

一直到孩子上學以後,家長們最喜歡跟人攀比的就是孩子的成績,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分,我家孩子考了多少分,這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尤其是自己家孩子考的還不錯的時候,見人必問對方孩子的成績,然後引出自己家孩子的成績,等待對方家長投來羨慕的眼光或者是稱讚的話語。

大多數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也有極其個別的例外,處處打壓自己的孩子。

就在上個月,我還跟其他家長炫耀自己家孩子的英語技能。

炫耀太容易了,好像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掌握的技能,跟父母的教導沒有關係,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一邊炫耀自己的孩子,一邊教導孩子不要攀比

如果你以爲“炫耀”這種本事是與生俱來的,跟家庭環境、跟父母的行爲沒有任何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大多數人之所以熟練掌握這門技巧,是因爲他們本身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是不太容易被發現而已。

最簡單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家長們在時時刻刻進行着攀比,誰家孩子考得好,誰家孩子不如自己家的孩子,這些孩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家長接孩子放學,路上跟別的家長攀比了一番孩子的成績和特殊技能,回家之後孩子要買一雙某大牌的運動鞋,家長卻義正言辭地跟孩子說:不可以攀比。

這句話對孩子來說,太蒼白了,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是無力的。

家長攀比孩子的成績或者特殊技能,跟孩子攀比家長的財富,沒有本質區別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表姨家的孩子大果讀高中,成績中等偏上,但是總是在這個水平上徘徊,表姨就很着急。

去年期末考試下來以後,鄰居家的男孩考了全年級前五名,但是大果還沒有夠上一本線,表姨當然對孩子一頓訓斥。

接下來精彩的一幕發生了,大果聽完媽媽的話,很淡定地說了以下這番話:不要拿我跟他比,他媽給他報上萬元的補習班,你連兩千塊的補習班都不讓我上,整天介說我這比不上別人,那比不上別人,你怎麼不說你們給我提供了一個什麼家庭環境呢?捨不得花錢,還想讓我成才,做白日夢吧。

表姨聽了她的一番話是很氣憤的,甚至氣到無語,不過等到氣頭過了以後,她突然覺得女兒說的話很有道理,她也意識到自己日常的攀比影響了孩子。

家長攀比孩子的學習成績,攀比孩子的各項技能,到底跟孩子們之間進行物質或者家庭財富的攀比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本質上是一樣的,家長攀比在先,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榜樣”,纔有孩子們之間的攀比。

不想孩子養成攀比的虛榮心,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這句話適用於任何時候。

不想孩子成爲好攀比的人,家長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讓自己的言行影響了孩子。

1、孩子學習的目的是掌握知識、積累個人財富

記得之前看過一位培養出兩個清華大學的媽媽的採訪,當問及教育的根本的時候,這位媽媽說就是讓孩子知道一件事,學習是爲自己的人生積累財富,當孩子真正瞭解這一點的時候,學習就不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汲取知識的過程。

我們應該學習這些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的媽媽的教育方式,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不應該成爲家長攀比的基礎,孩子增加技能的目的也不是成爲家長可以炫耀的根本,我們要始終明白一個道理:我們讓孩子學習這些就是爲了增加孩子個人財富的過程,爲孩子的人生打下基礎,千萬不要把這些當成我們炫耀的根本。

2、學習是自己進步的過程,不需要附加條件

家長們爲了激勵孩子學習,經常會使用一些激勵方法,比如給孩子定下一個目標,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排名一旦達到這個目標就給孩子買他心儀已久的玩具。

這不是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學習這件事不應該有附加條件。

如果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孩子的學習也不再是主動的,而是有物質的驅使,讓他們被動來完成這件事,習慣一旦養成,學習的性質就變了味道。

3、正確認識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貧富一直存在,且會一直存在下去,當我們因爲貧富差距這件事懷疑人生的時候,不是貧富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個人的觀念出了問題。

總會有人比我們過得好,有人比我們擁有更好的東西,我們不可能都去擁有,而避免孩子變成喜歡攀比的人的前提,除了需要家長給做出一個良好的榜樣外,還需要家長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這件事。

凡是如此,當概念透徹了,完全瞭解了,就不會再執迷其中。

攀比並不是絕對不能存在

最後想說的一點,攀比並不是毒蛇猛獸,並不是絕對不能存在,有的時候攀比會激發人的鬥志,讓人們給自己定下更高遠的目標。

從這個方面來說,攀比心理還是值得肯定的。

即便我們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正確的引導,當孩子進入學校的大環境以後,還是不免會產生攀比心理,這個時候我們沒有必要把孩子的攀比之心全部抹殺,關鍵是看孩子如何對待這種心理。

只有產生攀比心理,纔會有更大的進步,當產生了攀比之心以後,不是抱怨,而是轉化爲正能量,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這纔是最好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