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歷史,中華民族自稱龍的傳人,龍更是成爲了中華圖騰。作爲十二生肖之一,龍的形象一直處於不斷變化中,如今大家看到的龍形象是宋朝羅願作在《爾雅翼》中的描述。

羅願作筆下的龍形象是這樣的,“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嘎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如今龍形象是虛構的結果,這與兩千年前龍的形象大相徑庭。史學界目前公認的“中華第一龍”是在內蒙古赤峯市翁牛特旗發現的玉龍,目前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它屬於新時期時代的物品,造型生動,由墨綠色的岫巖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捲曲若鉤。

這件國寶級文物是我國早期龍的形象,也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體型最大的玉龍,故有“中華第一龍”之稱。因爲過於珍貴,這件玉龍也成爲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不過,這件玉龍的發現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的故事。

1971年8月的一天,家住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張鳳祥在果林裏修梯田,突然他挖開一個彷彿人工開鑿的石洞。張鳳祥在洞裏發現一件像鉤子一樣的東西,他以爲是一塊廢鐵。當時的家庭兄弟姐妹衆多,張鳳祥最小的弟弟才7歲,看到哥哥帶回來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就要了過來栓上一根細繩,之後拖着它在村莊裏來回奔跑。

沒過幾天,張鳳祥發現“鐵鉤子”被磨出了光澤,上面還能看到人工雕刻的痕跡。張鳳祥意識到這可能是一件文物,不得不說那時人們覺悟真高,他就帶着“鐵鉤子”去了翁牛特旗文化館。負責人賈鴻恩接待了張鳳祥,他以30元的獎勵金將這件文物留下,後當成一件普通玉器放在庫房箱子里長達10多年。

1984年,考古人員在遼寧發掘了一座5000年古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兩件精美的玉豬龍在考古圈子引起轟動。當時賈鴻恩看來玉豬龍照片後,立即意識到庫房裏那件玉器很可能和玉龍豬一樣珍貴的文物。

賈鴻恩很快將“鐵鉤子”送到權威考古專家鑑別,大家認定這是一件紅山文化時期的遺物。紅山文化是新時期時代的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它的範圍大概在如今的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至於這件玉龍的用途,至今還是一個謎,鑑於器型較大,歷史專家猜測可能跟遠古時期的宗教崇拜有關。

參考資料:《中華第一龍紅山玉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