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術奇才孔夫子

一提起孔子,大家估計想到的都是他在文學思想上的成就,想到《論語》,想到他的三千學生等等,這麼有文化的孔子一定是那種老老實實,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吧。

可不要以傳統的對待文人的想法看待孔,

孔夫子可是位彪悍的文化人

,而且武力值極高的那種。

那麼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一下孔夫子的自身條件。

說到孔子的身高,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九尺六寸

,按照漢朝的標準,妥妥的2.2米,壓倒性身高,但如果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尺寸,

他的身高在1.9米左右

,這也非常高了,放在我們現在的人羣中也是極爲扎眼的存在,書中說,就因爲他這身高,所以人們常常把他看作異於常人的

“長人”

再說他的基因傳承,孔夫子的老爸,

孔紇

,孔紇在孔子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但是耐不住孔紇有名氣,當年孔紇手託城門,讓諸多將士逃脫的事情實在太深入人心,這使得孔子年輕的時候,人們見到他第一時間想起的便是他的那位猛男老爹。

2.射劍御車無所不能的孔子

只有這些先天的優勢,後期不多加鍛鍊練習,那也沒什麼用。

孔夫子自己的武術練習軌跡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結果,他直接開了個培訓班,教六藝,六藝裏有一門技藝叫做射箭,夫子對此頗有心得。

“射者何以射,何以聽?……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

在孔夫子看來,射箭不能射中靶子正心的人,怎麼能叫賢人?可見做一個夫子心中賢人的要求還是挺高的,沒出息的人,連個靶子都射不中。夫子還主張每個人的力道不同,能射中就好,射穿靶心實在沒必要。

不止射地上不動的靶子,夫子還喜歡射天上的飛鳥,待在樹上一動不動的不足以作爲他的目標,從上面這些足以看出夫子的技術了得。但他覺得自己的“御”術更加厲害,也就是駕車的技術,

這兩藝其實都與戰鬥有關係

3.馴服小混混子路

再看夫子的武力值。

孔子的弟子中,比較出名的子路,他的武功是公衆認可的厲害,

楚國令尹

曾說:

“……王之將率有如子路者乎?”

答案是沒有,由此可見子路恐怖的戰鬥力。

子路在拜孔子爲師之前是個小混混,好勇鬥狠,喜歡搞一些殺馬特非主流的造型,到處炫耀武力,他老婆的兄長還是當時橫行齊魯之地的大盜,很不好惹。

子路尚武

,看不起文縐縐的孔子,覺得他就會嘴炮。

史載,子路是第二次不服孔子的時候被孔夫子用學問教化他的,那麼第一次呢?以子路的性格,多半是動武了,如果孔夫子沒有打過子路,那子路不會心服口服聽文人教說,所以在此推測,兩人第一次不和諧的見面,孔子以武力好好地教訓了他一頓,這纔有了第二面以禮再次教化。

4.孔夫子對待仇人的態度

有這份戰鬥的實力,我們孔夫子還講究這個

戰鬥精神

,有人問夫子,要是父母被人害了,你咋整?孔夫子的態度是:

不出去做官了,別的什麼事也不幹,趴在草地上,枕着盾牌睡覺,就費盡心思想着怎麼報仇,不是你死就是你亡,絕對不與仇人同活於世。如果在大街上碰到仇人,也不必回去抄傢伙,直接徒手搏命。

其實想想,當時有那體力周遊各國的,身體素質能差到哪兒去。

實際上不僅僅是孔子,

春秋戰國時期是個全民尚武的時代,文化交流氛圍也很好

,實際上不僅是孔子,春秋戰國時期的絕大多數知識分子都是文武雙修,既能研究學問思想,又能練習劍術武術等。

參考文獻:

《史記·孔子世家》

《仲尼弟子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