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顯微故事編輯部

來源: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

原標題:我在大廠做“鑑黃師”:每天看4000條黃暴圖、抑鬱症高發、哭着求被辭退

有一羣人,他們的工作就是屏蔽你在網絡上無法看到的內容。

他們就是“鑑黃師”,也叫網絡審覈員。

許多人都以爲鑑黃師很輕鬆、很爽,每天只需要看平臺更新的內容即可。但實際上,鑑黃師看到這些問題內容時,他們能做的只有通過、刪除。

當一個人被無數次暴露在血腥、黃色、謾罵的環境下,心態逐漸失衡。殊不知,這些負責清掃網絡垃圾信息的人,也是抑鬱症高發的羣體。

他們不僅需要996加班、工資低,還沒有人能夠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

曾有部講述Facebook審覈員的電影《網絡審查員》(the cleaners),片中一位審查員,生前是負責審查自殘視頻,看過了數不清的自虐視頻後,在家上吊自殺了。

沒有人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羣“鑑黃師”,他們之中:

有的人是海歸碩士,抱着職業夢想進入今日頭條成爲“審覈員”,最終卻因升職困難、工作壓抑,降薪去了一家創業公司;

有的人曾一天看4000多條黃暴信息,深夜給領導打電話哭着要辭職;

有的人曾是微博審覈員,負責給明星控制負面輿論、但自己也被網暴,最後轉行成了心理諮詢師;

還有的人是網文平臺審覈員,除了文字,還要處理用戶千奇百怪地、逃避審覈機制的黃暴信息;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幹滿一年就算資深員工

月薪5000元、無法加薪、難以跳槽

小鹿  前今日頭條用戶運營  25歲

今年,我接受了降薪、加班的新工作,就爲了逃離“內容審覈員”的工作。

在互聯網公司,內容審覈、電話銷售,被稱爲兩個最沒前途的崗位。一旦你選擇了,一手好牌就打壞了。

2017年,我從英國某大學研究生畢業,加入了一個互聯網公司做運營。這家公司是某知名大廠,校招時十分“卡學歷”,沒有985背景很難走到最後一關面試。

我所在的組裏有十多個實習生,其中本科都畢業自復旦、上海交大、武大等985院校,還有很多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海歸碩士。

我們有兩個團隊:初審的團隊(由二線城市子公司、外包公司承包);還有就是運營團隊,負責一線城市和複審,就是我所在的團隊。

複審團隊會把初審團隊評定爲“安全”的內容,人工打上“優”、“良”、“一般”的標籤,不同的標籤決定內容的曝光推薦級別,直接影響內容數據。

按公司規定,用戶上傳的內容要在2小時內審覈完,每天要完成全部當日新增內容審覈。

爲了保證內容審覈“日清”,初審團隊採用“三班倒”,這樣24小時都有人審覈。他們的KPI就是每天審了多少條、準確率多少。

第一次聽見這個KPI時,我驚訝了,這完全是工具人啊!

複審則輕鬆得多。但主管爲了讓我們提高效率,讓程序員寫了“警報裝置”,只要有超時沒審的內容,系統自動報警。

通常,我們喫個午飯回來,辦公室裏就警報聲響成一片。

我們常自嘲是“人工智能”裏的“人工”,一旦出現了審覈紕漏,我們成了“人工智障”。

這份工作看着簡單,做起來也很簡單。但是留不住人;而且很消耗人。

我們也常和初審團隊有交流。

對他們來說,能在公司做1年就是資深員工了。除了工作機械外,他們還要處理更多黃色、暴力、辱罵的內容,對精神傷害極大。

初審團隊的薪資在每個月5000元左右,基本也沒有更高的漲薪空間。

這份工作也不能給履歷帶來多大的價值,更不要想着跳槽了,就這麼成了互聯網“炮灰”。

我的工作也不過是訓練機器審覈,提高準確率。公司內部計劃在未來用機器審覈取代人工審覈,每次開會,程序組都會量化機器訓練的進度。

每次我看到那些機器審覈準確度數據上漲時,都覺得我未來的職業道路正在被堵住。

去年tiktok的審覈團隊被大量裁員,讓我感受到了危機。

被美國封殺後,國內的小語種審覈團隊大規模被優化。這些人當時都是名校嬌子,做了一年審覈工作,原有的語言優勢反而被弱化,裁員後只能繼續找審覈相關的工作。

35歲職場危機就在眼前。

當我認識到這一點後,我決定離職。

當時我的薪資是14k左右,但我再去面試其他崗位時,名校+大廠的背景不好用了。心直口快的面試官會直接告訴我,“能力不足支撐崗位”。

我不得不降低薪水,在一家小創業公司找到需要加班、更累人的工作。但我不後悔,至少這份工作裏,我不再是沒有感情的審覈機器。

深夜看黃圖就崩潰大哭

公司爲了“哄”大家設立“發泄基金”

小Z 女 27歲 某平臺內容運營主管

我們平臺的用戶大多在下沉市場,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中老年人。

近年來以老年人爲受害者的詐騙案頻發,而我們平臺每天有幾十萬老年人在此獲取內容並分享。

這也要求我們在內容的管控上要更嚴格,擔心不良內容導致用戶財產受損。

我是內容主管,但管理審覈團隊、協助技術團隊提高內容質量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我們團隊有15個人,大部分是97後。審覈員裏沒有”前浪",這份工作枯燥無味、重複性高,薪水也低,幾乎沒人能堅持過一年。

每次有人離職,我們就去學校招實習生,或者剛畢業的新人補位——這活沒啥技術門檻。

我們平臺每天更新數萬條內容,文字、視頻、圖片都有。有些是用戶上傳的、我們內部爬蟲抓取的,涉及需要審覈的內容有數千條。

我們需要人工打上“屏蔽”、“隱藏”、“推薦”的標籤,並針對裏面廣告詞手動刪除。

那些擦邊球內容(涉及暴力、金錢、性、誇大宣傳),往往能吸引流量,換來個人收益,所以經常會遇到有團隊(俗稱“做號公司”)換各種賬號,批量上傳黃暴內容。

文字最好處理。我們內部做了”敏感詞庫“,負面詞彙會直接變成“xx”顯示。

容易踩線的詞一旦出現在標題、文章中,系統會自動屏蔽,需要審覈員複審沒問題後才能放出。

爲了逃避審覈,有的人會把小黃文生成圖片上傳,或者在敏感詞前加字母、數字等防止被識別到。

對小公司來說,圖片和視頻審覈比較困難。我曾遇到過一批視頻,在播放的最後5秒裏出現虛假廣告,就讓技術增加了“去5秒”功能。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沒幾天這個用戶就把視頻幀亂序後加上廣告(廣告出現時間隨機)。此外,還夾雜了不少黃色內容,最後不得不繼續用人工審覈。

這樣的工作,經常會讓審覈員自我懷疑,覺得接受那麼多年教育就是爲了做這個工作嗎?這樣的工作到底對我有什麼價值?

我最怕深夜接到電話。大多夜裏的電話都是我下屬情緒崩潰、鬧着辭職、甚至覺得人生沒意義想要自殺。

這種情緒處理不好可能遇到員工的辭職。

去年我們公司就遇到了這樣的事。一名審覈員辭職後,公司和她關係很好的女孩子也說說自己因爲做這個工作得了抑鬱症。

當時那位主管批評對方心理脆弱,結果導致更多審覈員離職。一時間,平臺上出現過載的負面內容,運營組的人都被臨時叫上去分擔“審覈”工作。

沒過幾天大家都有些不正常了,每天神神叨叨、消極、覺得工作沒意義,甚至說“再要審覈,我們就集體離職”。

迫於壓力,公司迅速補招審覈員,還順帶找了名心理諮詢師,並撥款給審覈團隊用做“發泄基金”。

所以,每當收到深夜崩潰電話時,我都要耐心“哄”他們。

比如說,“我們的工作讓老人不會受騙、很有價值”,此外還經常在羣裏分享用戶的好評、增加工作信心、承諾申請更多獎金。

但我何嘗不覺得這份工作意義不大?

我內心很矛盾,一方面想挽留他們,畢竟這樣我就不用被臨時調去一線審覈。另一方面,我覺得很自責,我面對一個個原因相信我的年輕人,畫了一個又一個“升職加薪”的大餅。

這個餅,可能永遠不會實現。

受夠每天4000條負面微博

審覈員沒有技術含量,大部分是應屆生

紀霖 26歲 女 前微博內容審覈員

我曾經是微博內容審覈員,最忙的時候,每天要看4000多條微博。

對內容審覈來說,圖片內容相對容易審覈。通過舉報陳述、或者直接判斷圖片內容是否不雅,就可以進行刪除,並對發佈者進行相應處罰:禁言或者封號。

我的同事都來自各行各業,有曾在天安門負責治安的城管、也有政法大學的高材生、應屆生。

做內容審覈最重要的是,情商要高。不僅要懂得維護關係,也要有底線和原則,不能誰求你幫忙都幫。

剛做審覈時,每天都能找到很多樂子,能見到很多奇葩的人。

但做久了,接受的負面、黃暴信息多了以後,就越發覺得無聊。這職業根本不需要技術能力,只要機械性的審覈、判斷就可以。

所以,但凡有點夢想的年輕人都很難持續下去。

這些審覈員們大多都是男性,看多黃暴圖片真的很容易印象心理狀態,讓人對平時生活裏慾望也沒有了。

甚至有段時間,我因爲看了太多負面信息,感覺人生壓抑。怎麼社會上會有這麼多罵人的方法、到處都是骯髒、變態的人。

如果我不做審覈員,我根本不知道社會上有這麼多奇葩的人。

有的人專門賣“原味”,還有些戀足癖、內衣癖,還有人在閒魚上專門尋找別人的二手內衣,這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有時還會遇到些“掛羊頭賣狗肉”的釣魚內容。比如有些人會發自己的自拍,吸引別人問她是否賣“私房”,甚至可以線下銷售“自己”。

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微博、閒魚、還是其他社交渠道,都只是展示和銷售自己的方式之一,在哪裏都可能遇到。

前段時間,有人曝光潘瑋柏、郭富城的妻子實際上是上過“嫁豪門”課程的。

其實通過看他們的微博、微信內容也很容易發現,她們樂於分享自己的照片、生活,吸引明星、土豪給自己發私信。

這種看照片驗顏值約妹子的行爲,被我們內部稱爲“選妃”,很多愛慕虛榮的網紅就是這麼被撩到的。雖然我們不能看用戶私信,但還是會在舉報內容中看到。

我們公司內部開發了一個程序篩查黃色圖片,從屬於視頻部門的網監部下。視頻裏包含肉色的幾幀會第一時間被被篩選出來。

好笑的是,這種機制會經常篩選出加菲貓的圖片——許多加菲貓也是肉色的。這時就需要我們人工判斷加菲貓或色情圖。

大部分垂直內容是相互獨立審覈的,比如,有的同事負責服務大V,對明星的舉報進行重點維護。

明星出了任何問題,是可以直接找到微博負責人,同時他們也有相應的刪帖名額,可以進行熱搜降級、評論處理等。

我們所收到的舉報信息都是有舉報原因的。比如涉政、淫穢色情、垃圾短信、還有各種糾紛等。

甚至有些男人分手後報復前女友,直接在平臺上發她的裸照,後臺覺得可憐同情,也會幫她刪掉的。

這個工作太負能量了,一度讓人抑鬱。

所以沒有做多久我就發現不適合,大概一年後我就辭職,考了心理諮詢師資格證,轉行做了心理諮詢師。

相比屏蔽負面內容,我更願意從根源上讓大家在內心化解掉怨恨和慾望。

語音轉文字內容也不能放過

一旦平臺出事,我們的工作就都沒了

李海草 男 27歲 創業者

2015年,我曾在一家網文平臺裏做編輯,偶爾也協助做安審。

我們平臺開放全網註冊,所以免不了有的用戶會發布違規內容。大部分違規內容是廣告、色情、賭博信息,還有少量血腥暴力內容。

比如“紐約雙性戀的姑娘,出來聊一聊?”“我跟繼父睡覺,然後要挾他給我買一輛車”……

我們系統會自動攔截、刪除明顯的違規信息,嚴重的就封掉用戶賬號。

如果系統判定網文作者某個字、某句話涉嫌違規,系統會將這部分內容高亮放大。

如果只是個別字句,審覈人員會幫助修改。但涉及到劇情、文章架構,需要大幅度修改的,審覈人員會打回該章節,讓作者修改後重審。

如果文章裏有配圖,那麼每張圖片系統都會攔截出來,讓審覈人員進行判斷。雖然是寫作類APP,上傳圖片的用戶較少,但還是有些不懷好意的人上傳的色情圖片。

我第一次看到黃色圖片時,就是系統攔截到了好幾頁全是光溜溜的身體部位。

剛開始看到這種內容我還有點不好意思,但見多了以後,一看到這種圖片就反胃。

現在用戶逃避審覈的方式也很多樣化。

有一位用戶上傳了QQ羣聊天截圖,其中有段信息是語音轉換成文字,轉化出來的都是一些語氣詞,嗯嗯啊啊的,明顯是和色情相關的內容。

當時我就很緊張,找領導商議。但領導覺得我神經太敏感,我還是堅持己見,把那張圖刪掉了。

安審工作看起來簡單輕鬆,但如果走神讓不良信息曝光出來,對平臺造成的影響可大可小。嚴重的話,我們連工作都保不住。

但長時間暴露在不良內容下,誰都受不了。我們審覈部的同事,平均一天八個小時都要面對這些信息。

日積月累,難免崩潰,我們一位女同事,幹了沒幾個月就去看心理諮詢了。

因此,爲了減少審覈人員的心理負擔,內容部門的人每週換着輪崗,一人做一週的內容安全審覈工作。

我也專門做過幾次,後勁很大,現在再也不想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