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一檔節目中,看到了很暖心的一則短片,拍視頻的團隊在路邊的橋洞中發現了一位拾荒的老人。

老人的生活條件並不好,每天都靠拾來的廢品爲生。

工作人員看其生活條件有很大的困難,於是也就自發的籌錢爲大爺置辦了生活用品。

爲了能夠讓大爺生活的好一些,他們還在網絡上發起了籌款,不少愛心人士見了之後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

但面對愛心捐助,也有不少的人持反對意見,甚至還有人說:“大爺好手好腳的,完全有能力生存下去,可憐只有必有可恨之處,我們這樣做也改變不了他的根本問題。”

對於這種說法,其實也並沒有錯,社會是殘酷的,也是公平的,一個人生活幸福與否,往往在於他本身是否努力。

生活中,那些“命苦”的人,往往都有這四個習慣,要丟掉。

01.

懶惰

懶惰是一個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人人都想過好日子,但是每一份幸福的生活都需要靠自己去創造。

太懶惰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即便是有好的生活條件也不懂得珍惜。

懶惰的人永遠不會有所作爲,因爲面對任何事,他們首先選擇的是逃避而不是解決問題。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格局也會越來越小。

懶惰的人,往往都很不幸,因爲他們未曾努力生活,所以生活也不會善待他們。

這樣的人面在對責任的時候,首先選擇的是推卸和逃避。

當一個人的懶惰成爲習慣的時候,他便會開始變得墮落。

在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爲“21天效應”。這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這也就告訴我們,習慣形成的重要性,當懶惰成爲一種習慣的時候,對你的人生則是有害無利。

02.

不上進

當你看見別人開豪車,喫大餐的時候,你的內心也是否會有那麼一絲的羨慕?

但是當你在羨慕別人的時候,你需要思考的問題卻是,爲什麼別人能夠享受而你不能。

其實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差距,不上進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所以也只能夠在羨慕別人的生活中度過。

在日常生活中,想必大部分人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常會遇到這麼一個階段,即學習成績達到一定程度時,繼續提高的速度則會減慢,有的人甚至會發生停滯不前或倒退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稱爲“高原現象。”

這個現象就告訴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是如此,倘若你遇到了問題和困難不思進取,到最後也無法越過困難的鴻溝。

生活中遇到困難很正常,但是隻有當你學會解決的時候,所有的問題才能夠迎刃而解。

倘若你不懂得努力,不懂得上進,你也必定會被生活的困難所打敗。

03.

攀比心嚴重

一個愛攀比的人,心裏是自私的,這樣的人生活的關注點永遠不會是自己,而是別人。

因爲他們內心在意的並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試圖複製和模仿他人的生活。

這樣的人活的其實挺累的。

之前朋友圈有一位微信好友,每天都在朋友圈曬各種名牌包包,那段時間說實話,還是挺羨慕她這樣自由自在而又多金的生活的。

因爲挺喜歡其中的一款包的樣式,所以就下狠心買了一個同款,在當時,那可是我幾個月的工資,但當包買回來之後,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是特別喜歡,所以能用的次數也特別少,在家中也就成了擺設。

因爲太貴重,所以也不敢輕易地拿出來用,生怕它被磕着碰着。

爲了買這個包,那段時間我也是省喫儉用,但後來才發現,其實是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買包原本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到最後卻讓我負債累累,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生活方式和看法,自己反而會過得不那麼幸福。

做最真實的自己,才能夠讓別人更愛你。

04.

愛逃避問題

一個愛逃避問題和責任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沒有責任心的,這樣的人無論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所作爲。

因爲他們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但是卻自己不愛行動。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苦難也是在所難免的一件事,但是遇到問題我們應該解決問題,而不應該選擇逃避。

逃避問題並不是解決困難的一種方式,我們總羨慕別人的生活,但是卻不敢輕易的嘗試挑戰,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會讓我們越來越疲憊。

一個人生活的好壞,其實決定權都在自己的身上,當你開始抱怨生活的時候,不妨看看自己是否努力過,一個“命苦”的人,往往是因爲不夠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