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障公共服務是醫療保障制度體系落到實處的“最後一米”,關係到億萬參保羣衆的切身利益。今年以來,江蘇省鎮江市醫保部門緊緊圍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有關“優化醫療保障公共管理服務,持續推進醫保治理創新”的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全面構建市、轄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服務體系,通過建平臺、優服務、提效能,不斷提升醫保公共服務的廣度、維度和溫度,推動醫保公共服務治理走上了新臺階。

拓展服務廣度,

公共服務觸角延伸至“最後一米”

秉承 “參保人員在哪裏,醫保服務就延伸到哪裏”的理念,鎮江市醫保部門打造市、轄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醫療保障公共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四級平臺”),將包括醫療費用報銷在內的8項業務下沉至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把醫保服務延伸到羣衆身邊。

在此基礎上, 實施“嵌入式”醫保服務,依託全市各定點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設立醫療保障服務中心(站、點),並充分發揮醫保辦在醫療機構的綜合管理作用,建立醫保、醫療管理共通的橋樑,打通服務“最後一米”。目前,全市已設立城區、丹徒區、潤州區、新區4個標準化建設的區級辦事處,並試點建成12個醫療保障服務中心、4個醫療保障服務站、4個醫療保障服務點,下一步將在全市推廣。通過下沉式服務,自2月底第一家基層經辦服務大廳設立以來,市區各辦事處和服務站點已累計受理業務60477件,接待辦事諮詢業務8936件,電話諮詢19613件。

升級服務維度,

“健康管理”概念融入醫保管理主線

依託四級平臺,全方位推進醫保健康管理。鎮江醫保部門在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 試行“按健康管理人頭打包付費”模式,將打包付費結餘的基金用於全鎮居民的健康管理。試點以來,管理對象的各項臨牀指標得到有效控制,疾病症狀由重度轉爲中度乃至輕度,病情較嚴重的二級及以上高血壓管理人數從92.7%下降爲43.7%,病情較嚴重的糖尿病管理人數從44.1%下降爲23.3%,居民健康程度極大提升。

在“人頭打包”付費模式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鎮江醫保部門以四級平臺爲載體,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加強簽約服務、完善健康檔案,同時,強化基層醫療機構與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對接,對患有慢性病、罕見病、重大疾病的參保人員實行醫療全過程管理,參保患者所需用藥按需備案採購,着力解決參保人員在醫療、醫保和醫藥上的需求,推動醫保管理服務由“保治療”向“促健康”的前沿延伸。

提升服務溫度,

又好又快的醫保服務“實力吸粉”

醫療保障公共服務效率高不高,質量好不好,由羣衆說了算。鎮江市醫保部門以公共服務專項治理爲契機,簡化辦事環節“做減法”,優化服務環境“做加法”,治痛點、疏堵點,提升羣衆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堅持合規合標服務, 建立並實施全市統一的公共服務標準,規範全市各醫保經辦大廳和服務窗口的配置、標誌、設施硬件等,整理醫療保障公共服務術語,做到全市都講“普通話”。

建立並實施全市統一的醫保公共服務清單制度,將市和各轄市醫保經辦事項逐項梳理,共列出27項服務事項,編制辦事指南,全面清理各類無謂證明材料, 實行“一表集成”。

啓動“10分鐘辦結”服務改革,通過現場立即辦以及“不見面、網上辦、郵寄辦、電話辦”等手段,將櫃面經辦業務縮短至5-10分鐘內完成,極大縮短了辦事羣衆報銷醫保費用等待時間,目前已受理、郵寄辦理相關業務1700餘件,提高了辦事效率、服務質量,提升了參保羣衆的滿意度。

醫保公共服務是衡量醫保部門工作作風和執行能力的重要標尺,鎮江市醫保部門將以永遠在路上的恆心和韌勁,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決心,用心打造羣衆滿意的醫保公共服務,彰顯新時代醫療保障部門務實、清廉、高效的社會形象,爲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轉載授權

進入開白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