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遵文王,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史記·十二本紀·周本紀》

這是《史記》中對武王伐紂的記錄。

商紂王

周朝的先祖是后稷,是黃帝的後代,等到古公亶父率領周人,去往岐山定居後,周人迎來了發展的機會。從古公亶父開始,周王朝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漸漸有了取代商朝的實力。

商朝末年,商紂王殺害叔叔比干,謀害兄弟,國家陷入混亂之中。在西方的周武王,看到商紂王昏庸無道,肆意殺害臣子,剝削底層的百姓。周武王想要匡扶社稷,拯救天下黎民於水火之中,開始祕密招募部隊,準備起兵反抗商紂王。

比干被害

周武王在行動前,對自己的部下說:“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

當時的商紂王暴虐,天下皆應討伐之,周武王振臂一呼,各個部族聚集到周武王麾下。周武王率領部隊東進,沉重打擊了商紂王的勢力,取得了一次次勝利。這時的商紂王已經成強弩之末,手下紛紛歸降周武王,手下的兵馬越來越少。

周武王

在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部隊,同商紂王的部隊對峙。周武王怒斥商紂王的罪行:“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於百姓,以奸軌於商國。”

備受欺壓的部族們,都受過商紂王欺辱,更加痛恨商紂王。牧野之戰,這個改變千年歷史的大戰,僅僅持續了一天時間,周武王就取得了全勝。周武王率軍進入商朝都城,商紂王引火自焚,他的兩個寵妃也上吊自盡。

商紂王自盡

周武王砍下兩個妖言惑衆的寵妃腦袋,置於城門之上,宣佈建立周朝,冊封各路諸侯。而作爲決定此後八百年國運的牧野之戰,歷史中只有事件記錄,卻沒有牧野之戰的準確時間。

牧野之戰到底發生在何時呢?伴隨着一件文物的出土,這個問題最終得到解答。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臨潼縣出土了一件西周青銅器,取名西周利簋。這件利簋重7.95千克,高28公分,口徑爲22公分。

而最爲珍貴的是,在利簋上鑄造有三十三個銘文,詳細記錄了牧野之戰的情形。在利簋銘文記載中:“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這三十三個銘文記錄了牧野之戰的情形,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在甲子日,天上歲星升起的日子,打了勝仗,擊敗商朝軍隊。八天後,周武王慶功,將上好的青銅賜予右使,製作青銅器紀念檀公。

牧野之戰

這三十三個字,記錄了牧野之戰的時間,其中“歲星”兩字最爲重要。“歲星”就是指的“木星”,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測算,這一年的“歲星”,就是指的公元前1046年1月9日。後來,經過碳十四檢測,同樣證明了這一點。

通過這三十三個銘文,我國確切的信史時間,由公元前841年,推前到公元前1046年。對比其他四大文明,古希臘只能追溯到公元前800年,而且還有個約字,信史時間只能到公元前499年。

其實,我國的歷史不僅有三皇五帝,而且還有夏朝和商朝,這些在甲骨文中也有記錄。可是對此外國曆史學家,並不予認可,他們不肯承認商朝和夏朝的存在。但是伴隨着西周利簋的出土,商周的斷代時間已經確定,我國信史的時間大大提前。

商朝滅亡

伴隨着商朝殷墟遺址的發掘,夏朝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文物出現。這些文物的出土,會證明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讓外國曆史學家心服口服。西周利簋證明了牧野之戰的真實,確定了商周的斷代時間,把我國的信史時間推前。

西周利簋現今放置於博物館中,是禁止出境的文物,它不僅是做工精美的青銅器,還記錄了一件重大事件。它注視着我們,讓我們時刻明白,我們的中華民族有多偉大,我們的先輩們多有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