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去斯洛文尼亞旅遊一定要去布萊德湖,去布萊德湖就一定要品嚐那裏的特色——布萊德奶油蛋糕。

布萊德奶油蛋糕

初次品嚐這種被斯洛文尼亞人視若珍寶的奶油蛋糕是在去年8月。在一座城堡院內,一口古井的旁邊即是咖啡吧檯,點了飲品可以坐在周圍觀景。我們在靠近湖一側的椅子上坐下,旁邊是一羣年輕的韓國人。我悄悄打量着韓國女生的靚麗裝扮,後來才知道這裏曾是韓劇拍攝地。蛋糕和咖啡很快端上來,稍微有些晃眼:三盤白乎乎、綿綿密密的東西,配上白咖啡,透出毫不掩飾的甜膩。

布萊德奶油蛋糕看上去很普通——就是一塊方形酥皮奶油蛋糕。外形上,白色與淡黃色相間,質地輕軟。入口即化的奶油,會給人帶來瞬間的愉悅,緊接着是稍有咀嚼感的蛋奶凍,帶些果味。初嘗的體驗着實有些驚豔,用餐叉從頂上的酥皮輕輕刮下,三種口味層層展開,爽滑的甜膩、絲絲果香及奶香味配合得恰到好處。

我有一刻覺出,甜食是一種天真的食物,似乎要將所有美好彙集在小小一方天地,其製作需要想象力和把控力,食用也需要舒緩而盡興的細細品味。

起初不大會喫這種蛋糕的時候,我最先在這蛋奶凍裏覺出了分別。今年春天,第二次去布萊德湖邊,在普列舍倫別墅酒店也點了奶油蛋糕。酒店的咖啡區緊鄰湖畔,木臺上有大片露天區域,夏天撐涼傘,可以邊飲食邊賞湖景。這次我注意到,那蛋奶凍是鮮豔的橙色,和上次淡黃色的印象不同。

這鮮橙色的蛋奶凍,質感偏硬,果味稍濃,喫起來分明像常見的水果奶酪蛋糕。時值4月初,坐在露臺上寒意瑟瑟,只覺這蛋糕像化了濃妝的冷美人,難以親近——或許是頭一回印象的反差所致。好在兩人分享一盤,只應付幾口了事。憑自己不太敏感的甜品味覺,我也發現,這裏的奶油和蛋奶凍兩部分缺乏銜接,過渡不自然,甚至風格相悖,一硬一軟,如意見不合的雙方,難以產生水乳交融的美好。

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又來到布萊德湖區環湖行走。車停好後,同伴問下一步計劃。近幾次,奶油蛋糕已成來布萊德湖的不二選擇,這次也不例外。我們沿着湖邊入口處,慢慢踱着步子,走到一家名叫Barcaffe的甜品店。男友家人以前在這一帶工作過,時常來這家。聽說這家店有奶油蛋糕的原始配方,口感和新鮮度都不錯。適逢工作日又是旅遊淡季,人不多。下完單後,在裏面找個明亮靠窗的沙發坐下。托盤上來,果然驚喜。

白色的中型咖啡杯,白色的奶油蛋糕,加了奶的白咖啡,和着深棕色的托盤,對比分明,也襯得那蛋糕軟嘟嘟、綿乎乎的,像嬰兒胖乎乎的小手。

那是切成方形的一塊蛋糕,頂上薄薄的酥皮上撒滿糖霜,白花花、霧濛濛的;接着是目測1釐米厚的一層奶油,淡淡的香草味道,口感爽滑至極,讓舌尖不由得流連其間;最下面是比奶油層厚一些的蛋奶凍,清淺的黃色,稍帶一點果味的誘惑,質地比純奶油緊實些。

三層一起喫下去,各自的美好逐一釋放:酥皮的爽脆、奶油的嫩滑、蛋奶凍的淡甜口感,而印象卻只停留在奶油上。 回味是一抹乳白的清甜。也許是顏色,也許是口感,也可能是手藝,這奶油蛋糕確實有種令人難忘的魅力。

是否原始配方我不確定,但即便和前一次湖畔另一家頗熱鬧的咖啡館的作品相比,這家老字號也出色得多。它真正能體現特色奶油蛋糕輕軟濃郁的風味,香草奶油與蛋奶凍的過渡尤其順暢,口感自然融合,恰到好處。

當我覺出這些美好,胃口大開,三下兩下盤子便騰空,無暇細品那滑軟的質地停留口中的美好。下次吧。帶上期待,也別忘了剋制。

來源:2020年9月2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8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