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徐女士已經有一個16歲的活潑可愛的女兒,從懷孕到生育的過程都很順利。二孩政策放開後,看到身邊的閨蜜陸續生了二孩,有些兒女雙全,徐女士非常羨慕,和丈夫商量後準備懷二胎。

沒多久,徐女士就成功的自然受孕。但是她沒有做系統的產前檢查和產前篩查,因爲她覺得自己懷老大的時候都沒什麼問題,自己雖然是高齡產婦,二胎只要胎動正常就代表胎兒一切正常。直到孕24周了,徐女士纔在醫師朋友的建議下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產科接受產檢,一檢查才發現胎兒有嚴重的心臟病,胎兒心臟超聲顯示“胎兒先天性心臟病,永存動脈幹,共同半月瓣狹窄,動脈導管缺如”。

這是非常嚴重的心臟畸形,即使順利出生後,也需要多次的複雜心臟手術,預後情況是否良好還是未知數。這對徐女士和家人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雖然百般不捨,徐女士和家人仔細考慮後,選擇中止妊娠。

出生缺陷是全球共有的問題,我國每年的出生缺陷兒數量80萬-120萬人,大約每30秒就會誕生一個缺陷兒,出生缺陷率5.6%。隨着我國二孩政策的開放,很多孕媽媽成爲了高齡產婦,這也使得孩子出現染色體基因異常、唐氏兒、腦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等出生缺陷的風險更高。出生缺陷給國家和家庭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什麼是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嬰兒出生前發生的身體結構、功能或代謝異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等遺傳因素或環境因素引起,也可由這兩種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功能異常如盲、聾和智力障礙等。常見缺陷包括:無腦兒、腦積水、開放性脊柱裂、腦脊膜膨出、脣裂,齶裂、先天性心臟病、21三體綜合徵、骨骼肌肉的先天異常。

爲什麼會出現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形成的原因非常多,同時也很複雜。目前,多數出生缺陷的具體原因還是無法準確得知,但是已知有很多因素可以導致出生缺陷的發生。遺傳因素由父母攜帶致病基因或染色體異常遺傳所致、環境因素、物理因素:高溫、高熱、放射線等;化學因素:藥物、農藥、化肥等;生物因素:病原體感染,如細菌、病毒等;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吸毒等。

哪些是出生缺陷的高危人羣?

1、準媽媽年齡超過35週歲。

2、有遺傳性疾病家族史或近親婚配史的婦女。

3、在妊娠早期接觸過貓狗,或有病毒感染的,接觸放射線或鉛、汞等有害物質的;孕早期有亂服藥史;孕前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疾病的孕婦畸形發生率也增加。

4、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流產、死產、生育過缺陷兒的孕婦或本次妊娠有羊水過多、羊水過少、胎兒發育受限等。

高齡孕婦如何預防出生缺陷?

“不論懷孕還是備孕,男女雙方都有必要了解出生缺陷的知識。”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產科主任金美媛指出,二胎政策放開以來,夫妻年齡通常比較大,其中不乏70後抓住生育時期的尾巴來“追生”,但是女性到了35歲以後,身體狀況已經明顯出現走下坡,新陳代謝率明顯減慢、基因突變率升高,孕婦本身甚至出現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等代謝性疾病,此時妊娠對母體健康不利,胎兒發生遺傳風險的概率也會更高。

準爸媽最好做孕前檢查,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再懷孕,這樣能有效降低流產、早產以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孕前檢查作爲“高齡二胎”攔截出生缺陷的第一道防線,倘若無明顯異常,接下來就要面臨第二道關卡“產前檢查”。

“出生缺陷的篩查,除了B超,千萬別忽視血清學篩查。”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產科主任金美媛指出,超聲檢查只是產檢的一部分,不能單純看B超結果。其實,在孕早期或孕中期做血清學唐氏篩查,能初步篩查非整倍體染色體異常的風險程度。如血清學篩查異常,則需要進一步做產前診斷,可選擇有創的介入性產前診斷(絨毛活檢、羊水穿刺、臍帶血穿刺)或無創DNA基因檢測(NIPT)。如果年齡大於40週歲,則建議直接行羊水穿刺檢查;35歲以上孕婦、分娩過異常孩子、血清學篩查異常、超聲結構異常、有染色體遺傳病家族史等,也都是產前診斷的指徵。對於介入性產前診斷,在不同孕周,選擇不同。一般懷孕12周左右,產前診斷可以選擇絨毛活檢術,16-24周適合行羊水穿刺術,24周後則建議行臍靜脈穿刺術。

產前診斷別等等看,孕周越大越麻煩

對於高齡且有不良孕產史的孕婦,產前診斷應趁早做,因爲胎兒尚小,診斷手段相對簡單,如果有問題也可儘早處理,無論是NIPT或是羊水穿刺,都存在一定的診斷週期,等結果出來時胎兒孕周已明顯增大,畢竟孕周越大終止妊娠,對母體傷害越大,且孕周過大後容易錯過羊水穿刺的最佳時機,最後只能選擇臍血穿刺。

據瞭解,一些孕婦之所以對產前診斷猶豫不決,主要擔心其安全性,害怕穿刺會導致胎兒丟失。實際上,介入性產前診斷胎兒丟失率大約在5‰以下。如果實在不能接受有創產前診斷,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無創基因檢查。不過,無創基因檢查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無創基因檢查能排查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目前的NIPT技術也是非常成熟,對於常見的染色體異常達到了95%以上的準確率,但其爲通過母血來獲取胎兒的基因信息,目前仍屬於產前篩查範疇,只有通過有創的介入性產前診斷(絨毛活檢、羊水穿刺、臍帶血穿刺),才能最準確無誤的獲得胎兒信息,做出正確的診斷,減少出生缺陷兒的出生。

來源:產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