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你看他平時學得很輕鬆,但一考試卻能考出好成績;而有些人平時特別勤奮、用功,一考試卻反而沒能取得一個好成績?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因爲他聰明、智商高。我們不能排除腦子聰明這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給大腦一些挑戰,效果纔會好。

那些看起來非常勤奮的人,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背、在書上一遍又一遍地畫、一遍又一遍地抄寫,只是看起來很勤奮,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他們的整個學習過程是很輕鬆的,他們沒有做有挑戰性的事情。而學習是需要一些挑戰、困難的,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地給大腦一個“檢索”的機會,就是讓大腦使勁地回憶,比如自測、考試等等,這能夠大幅提高記憶的效果。因爲在測試、考試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大腦要經歷痛苦,使勁的回憶、思考所學的內容,無論最後是想出來了還是沒想出來,這都有助於我們重新理解這件事情。

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叫做“元認知”的東西,元認知說的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認知水平的判斷。我們的元認知非常容易出現偏差,在學習上,元認知會讓我們陷入兩個誤區: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要在哪裏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爲掌握了知識的學習方法,比如拼命地反覆閱讀、拼命地記筆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要害怕檢索,不要害怕考試,不要因爲考試成績給自己壓力,要轉變一下心態,把考試當成一種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考試本身,對於我們記住東西是有着莫大的好處的。自測、考試等檢索的行爲,就是給我們的知識鏈打上記憶的結的過程,如果我們只是在不停地重複不停地讀、不停地記筆記,只相當於反覆的捋那個知識鏈,捋來捋去也記不住,因爲沒有成結。而考試等行爲則不一樣,考一次試就等於打了一個結,如此才能更好地記住知識。

實現有效學習的三個關鍵步驟:編碼、鞏固、檢索。

不管你是學一個簡單的東西,還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想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效果,都要經過“編碼、檢索、鞏固”這三個環節。

第一步:編碼。編碼就是把我們學習的這個知識,以一種你能理解、容易理解的一種方式去呈現、去記憶。

知識在沒有進行“編碼”的情況下,只是一堆信息。我們在學完一項知識或技能之後,往往會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但很多時候並沒有。這個時候如果讓你具體地描述一下你所學的東西,你就會有“腦海中有千言萬語,可就是說不清楚”的感覺。因爲我們只是“暫時性”的把知識“雜亂”的存儲到我們的大腦中。

所以,在學完知識或技能之後,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知識進行編碼。比如:用你自己的話把它說清楚;把當下學習的知識和已有知識、經驗、事物結合起來進行理解和思考,舉一反三;運用一些記憶術(比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中的“編碼定位記憶、撲克牌記憶、思維導圖記憶”)讓要記憶的內容更豐富、立體,增強記憶效果;建立起知識的結構圖等等。

第二步:鞏固。鞏固就是經過遺忘,再次回憶你所學的內容、編碼的內容。

新學到的東西,通常還處於“工作記憶區”,一大部分都會被遺忘,並不能一勞永逸,所以還需要對知識進行鞏固。從而形成深刻的心理表徵(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讓我們不需要通過認真思考就能馬上想起來、反應出來。把學到的東西變成能夠自動調用的心智模型,就是能夠讓它自動地組合,自動地使用,然後形成一套體系。這纔算是真的掌握了一個知識,學會了一件事。

在學習和鞏固知識的時候要進行“後刻意練習”。在《刻意練習》一書中倡導我們要:不停地重複練同一個動作,並請專業人士給你反饋。但《認知天性》一書告訴我們,頻繁的集中練習,練到麻木、練到條件反射,你所產生的只是短期記憶,而只有給我們的練習當中加入了時間間隔和內容間隔,我們纔有可能學得更加靈活,才能夠把它記得更牢。

時間間隔說的是,我們現在學了這個東西要隔一段時間再來學習;內容間隔說的是,我們不要長時間集中學一個東西,要穿插學一些別的內容。間隔練習比集中練習更爲有效,是因爲我們向長期記憶中存放新知識需要有一個鞏固的過程。在鞏固的這個過程中,新知識會被賦予含義並且和已知聯繫起來,這個過程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

所以,當我們學習了一個東西后,不要馬上去進行大量的重複,要再過一段時間,當所學出現了一些遺忘之後(比如學習後的一天、一週等),再進行鞏固。

鞏固不是簡單的重複看一遍,而是要進行“檢索、提取”,這樣才能進一步強化記憶。

第三步:檢索。就是透過各種讓大腦覺得有點困難、有點挑戰的方式來回憶所學,從而深化記憶。

最常見的檢索方法就是測試或考試,通過測試,我們能夠檢驗出自己知識的薄弱環節,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多次使用這種測試方法,就可以強化大腦關於檢索的神經迴路,形成長期記憶。

除了考試,還有很多檢索的方法,比如:①卡片法,比如背單詞的時候,在卡片的正反兩面分別寫下中、英文,看中文想英文、看英文想中文。②回想法,比如讀完一本書或上完一節課之後,在一張白紙上寫下記得的所有內容。③提問法,比如讀完書或學習完某章節後,自己設計一些問題,通過回答問題來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④思維導圖法,比如閱讀一本書之後,把主要內容梳理成思維導圖,然後通過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索引”來回憶書本內容。

檢索的方法可以穿插整個學習的過程,可以在剛學之後進行,也可以在學完一段時間有點遺忘的時候進行。在主動檢索的時候,其關鍵是:不要一來就看答案,而要先使勁地回想,等實在想不出來的時候再看答案。

本文主要內容梳理總結自書籍《認知天性》,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科學學習的方法和規律,可以去看看書籍:

以上的方法不僅適合於學生,也適合大人學習。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讀了很多書,可是真正記住的卻沒多少,所以總覺得讀書沒太大用處。你不妨這樣來試試:看完一本書之後,根據書籍知識和你的讀這本書的目的,設計出三五個或十來個問題,然後進行回憶、思考、然後結合文章寫出答案。等一週、一月、甚至一年之後,再拿出這些問題,在不看書、不看答案的情況下,再次進行作答。檢查一下自己能答出多少內容,有哪些遺漏,又有哪些新的體會。遺漏的地方就去再深入瞭解、思考一下,新體會可以添加進自己的題庫或知識庫中。

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G先生

掌握速讀記憶,倍增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專業訓練提升“快速閱讀能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助你輕鬆高效地讀書和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