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年前媽媽生病後,33歲的陳女士,一直揹負着“家族魔咒”的心理負擔,因爲醫生說,這個病,女兒的患病率比正常高出2-3倍,並且發病年齡也會比媽媽早出很多年。2年來她一直很擔心哪一天厄運也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今年上半年的一次檢查發現,“這個靴子終於落地了”,陳女士非常惶恐和焦慮。幸運的是她找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乳甲外科的吳成亮主任,通過手術治療,不僅順利切除了病竈,還圓了她做完美女性的心願。

陳女士的媽媽今年50多歲,在前年的時候查出患有乳腺癌,在當地醫院通過手術切除了乳房,並接受了靶向治療和化療。

陳女士因此也格外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今年年初,在一次洗澡中,她無意間摸到自己右邊乳房有一個桂圓大小的腫塊。於是,就去當地醫院做了檢查,乳腺超聲提示右乳結節,BI-RADS 3類結節,良性可能性大,醫生建議定期隨訪即可。半年過去了,雖然陳女士去過幾家醫院檢查,乳腺超聲提示都是良性的,但是聯想到自己的媽媽是乳腺癌患者,她很不放心又有些焦慮,在朋友介紹下找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乳甲外科吳成亮主任這裏。

通過體檢,陳女士的右乳內下兩個結節,質地硬,考慮乳腺癌可能。複查乳腺超聲提示,BI-RADS 4b類結節,吳成亮主任立即安排她住院治療。爲了切口隱蔽,吳主任團隊把手術切口設計在乳房下皺壁處,術中病理證實兩個結節均爲浸潤性癌(多原發癌)。由於陳女士有強烈的保留乳房意願,爲了保證切緣陰性,術中切除了四分之一乳腺組織才達保乳手術要求,同時做了右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淋巴結有轉移)+腋窩淋巴結清掃術。面對乳房巨大缺損,如何修補成了難題,吳成亮主任團隊採用腫瘤整形技術,遊離背闊肌筋膜+乳腺組織劈開腺體瓣轉移成形填補了右乳內下缺損空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術後恢復順利,如期拔除引流管出院。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乳甲外科吳成亮主任指出,現在乳腺癌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在一些大城市中,發病率已佔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年輕女性患乳腺癌的現象也越來越常見。預防乳腺癌要從自身做起,以下幾種情況是乳腺癌的易感因素:

0 1

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別是患者母親或姐妹曾患乳腺癌,在絕經前發病或雙側乳腺癌患者危險性增高。建議此類家庭的女性可進行遺傳學諮詢,根據情況選擇基因檢測。

0 2

月經初潮過早(12歲以前),閉經過遲(52歲以後)。

0 3

40歲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產在35歲以後。

0 4

曾患一側乳腺癌者,其對側乳腺應視爲高危險區,尤其病理診斷爲小葉位癌或多發性癌者。

0 5

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證實),尤其病理組織學含有活躍的乳頭狀瘤病結構。

0 6

有過多的X線胸透或胸片檢查史者。

07

曾患功能性子宮出血或子宮體腺癌者。

08

肥胖者,尤其絕經後顯著肥胖或伴糖尿病者。

廣大女性平時自己要做好乳房的自查,有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到專科就診:

1、乳房輪廓改變;

2、發現乳房皮膚的變化:局部凹陷,局部紅腫,局部毛孔像橘子皮一樣粗大;

3、乳頭有溢液,尤其是血性液;

4、乳房腫塊,尤其是質地硬,在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的腫塊;

5、乳暈部位的溼疹長期不愈;

6、腋下淋巴結腫大,固定。

乳腺外科常用的檢查手段是 乳房超聲及乳腺鉬靶檢查 。吳成亮主任建議:

1、30歲以上的女性每6-12月做一次乳腺超聲檢查。

2、40歲以上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鉬靶檢查。如果檢查結果提示BI-RADS 4類結節要及時到專科就診評估。

乳腺癌外科治療手段方面常用的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切除乳房)、保乳根治術(保留乳房)、以及乳腺癌術後同期或延期乳房再造術,腔鏡下乳腺手術、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等。由於乳房缺失對女性來講,無論是形體還是心理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創傷,而腋窩淋巴結清掃後的後遺症也給人體帶來了損傷,所以保乳保腋窩成了醫患雙方追求的共同目標。而良好的預後則取決於乳腺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