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爺爺今年95歲了,平時身體很健朗,是親戚朋友眼中的壽星。可是在三個月前,老壽星的腿突然就走不了路了,去過的幾家醫院都建議他截肢。楊爺爺和家人找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血管外科王曉棟主任,在他的血管裏植入了“一張網”,楊爺爺的腿保住了。

楊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一點也不耳背而且眼睛還特別亮,記性也特別好,能清楚記得什麼時候該喫什麼藥,難能可貴的是,他每天能夠堅持走路鍛鍊、串門聊天。不過畢竟是年紀大的人了,楊爺爺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多種疾病,而且還是一個有60餘年煙齡的“老菸民”。

可是從今年的六月開始,楊爺爺感覺自己的腿不像是自己的腿了:原本自己能輕鬆走到老夥伴那裏侃大山的,可最近突然雙腿就跟不上自己的節奏了,走個二三十米就得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才能繼續走。楊爺爺開始也沒太當回事,心想年紀大了誰沒個腰腿痛的,誰知腿痛越來越嚴重,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很痛,常常徹夜難眠。到了八月,竟然又出現了腳趾頭潰爛發黑,苦不堪言。家人知道後都十分擔憂,帶着楊爺爺去了幾家醫院。接診的醫生鑑於楊爺爺已經95歲高齡,高血壓、冠心病這類的合併疾病又多,均表示沒有好辦法解決,建議截肢。

這可如何是好?兒孫們心急如焚。經過一番打聽,他們慕名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血管外科專家門診,找到了王曉棟主任。王曉棟主任通過詳細瞭解楊爺爺的病情並結合相關檢查, 明確他得的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目前病變廣泛且嚴重(TASC-D型)。如果不能及時開通病變血管重建患肢血供,截肢將無法避免。綜合考慮楊爺爺的病情、高齡、基礎疾病及全身情況,決定在局麻下實施微創腔內介入治療挽救已嚴重缺血的肢體。

王曉棟主任給楊爺爺和他的家人具體講解了手術的原理。他介紹,介入手術中植入的血管支架就好比是一張圓筒狀的網,在閉合的時候放入堵塞的股動脈中,然後撐開,股動脈的通路就打開了,血流就能過去了,雙腿的缺血癥狀就能得到改善。

手術前,血管外科團隊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進行了充分評估、完善各項準備工作。手術當日,局麻下超聲精確定位建立雙側股動脈入路,DSA下采用“kissing對吻支架”等技術成功開通閉塞的血管、重建了血供。整個手術過程耗時不到2個小時,僅在雙側大腿根皮膚上留下兩個“米粒”大的穿刺點。

手術後,因爲血管都通暢了,楊爺爺感到雙腿變暖和了、疼痛也緩解了。第2天,他就下地活動了,第3天就康復出院了。出院的當天,楊爺爺像小孩子一樣開心,他由衷地感謝王曉棟主任:“我的腿不痛了,又能走了!我又可以去找老夥伴侃大山了!以後睡覺就安穩了!”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曉棟提醒,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ASO)是僅次於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第三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由於動脈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動脈內膜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病變肢體血液供應不足,引起下肢間歇性跛行、皮溫降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疼痛、乃至發生潰瘍或壞死等臨牀表現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常爲全身性動脈硬化血管病變在下肢動脈的表現。

ASO一旦進展到缺血性靜息痛(即患肢在靜息狀態下出現持續性疼痛),預示肢體存在缺血壞死風險。文中提到的楊爺爺具備了ASO發病的多種危險因素:吸菸、動脈硬化、高齡、高血壓,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慢性腎功能不全、炎性指標等等。

患者如果出現上述臨牀表現,應及時到血管外科進一步診治,並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獲得更好的療效及預後,避免不良後果的發生。

那麼如何預防呢?

該病的預防主要在於嚴格控制動脈粥樣的硬化的危險因素,如嚴格監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嚴格戒菸,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降低下肢動脈硬塞症的發生率,並預防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1.對存在上述一個或數個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加強監測,及時發現和診治可能存在的動脈狹窄、閉塞性病變。

2.對於已發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應早期加強鍛鍊、嚴格用藥,並加強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及外傷等,以防病情加重。

3.對於已行手術或治療的患者,上述預防措施仍需堅持應用,以預防手術部位血管再狹窄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動脈發生病變。

來源:血管外科 作者:嚴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