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眼核心觀點:在上市公司中,由於少數股東權益和少數股東損益科目不常見其風險往往容易被投資者忽視,但其卻潛藏着明股實債、盈利調節與利益輸送等三大風險。

少數股東權益是合併資產負債表的淨資產中屬於少數股東的部分,少數股東損益是合併利潤表中屬於少數股東的部分,這兩個指標並非上市公司常見的償債指標或盈利指標,但是對於分析上市公司風險卻顯得十分重要。

浙商銀行的鄧水亮、張偉剛等人曾指出,將少數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合計(以下指“少數股東權益佔比)大於或等於30%可以作爲風險預警前瞻性指標,其理由爲通過觀察2017年整體樣本量,對照2019年已經發生違約樣本,發現對於少數股東權益佔比小於0或少數股東權益佔比大於或等於30%的樣本量其違約概率顯著高於其他區間。徐曉丹、肖婷(2012)等也曾指出發現部分上市公司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後可能通過“少數股東損益”對淨利潤進行調節。

少數股東權益高佔比地產行業居榜首 陽光城、萬科A、泰禾均上榜

截止2020年半年報報告期末,滬深兩市3993家上市公司中,少數股東權益佔比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爲房地產行業、通信行業及建築裝飾行業,分別爲32%、31%、26%。需要指出的是,地產行業屬於資金槓桿驅動型行業,其融資擴張受自身資產負債表約束,衆多房企通過跟投等少數股東引進方式打破這種束縛。儘管這一定程度能提高公司融資能力加快企業規模增長,但如果存在明股實債的情形,當行業週期整體向下時,這種被掩蓋的債務風險或不得不需要引起投資者重視。

根據今年半年報數據,3993家上市公司中,少數股東權益佔比超過100%五家,分別爲*ST航通、*ST松江、ST宜化、大唐電信及*ST西發;少數股東權益佔比超過或等於50%低於100%的爲佳沃股份、招商蛇口、TCL科技等38家;少數股東權益佔比居於30%與50%之間有陽光城、世茂股份、泰禾集團健康元、萬科A、京東方A、海信家電等104家。值得一提的是,在274家少數股東權益佔比小於0公司中,其所有者權益爲負爲17家,大部分公司被冠以 “*ST”,而天翔環境儘管沒有被冠以“*ST”,但2019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其主要原因爲公司陷入債務困境,即出現資不抵債等情況。

我們將“ST”與“*ST”公司剔除後,少數股東權益佔比超過30%的公司有130家,具體名單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西水股份的少數股東權益佔比也超過30%,但是其少數股東權益與所有者權益均爲負數,這或因其上半年鉅額虧損造成。2020年上半年,西水股份旗下子公司天安財險計提相關減值損失金額高達577.45億元,其上半年虧損646.7億元,而該子公司業務佔西水股份整體收入的九成。

少數股東背後三大風險:明股實債、盈利調節、利益輸送

鷹眼預警認爲,僅僅通過少數股東權益佔比這單一指標去識別上市公司風險似乎略顯單薄,我們或許可以通過進一步輔助量化相關指標對少數股東背後隱藏的風險進行拆解。

首先,明股實債的存在使得公司債務風險易被低估,而少數股東權益是明股實債問題的重要觀察窗口。由於明股實債極具隱蔽性,無論是定量或定性都存在一定辨別難度,尤其對於表外的項目公司,其判斷難度更大。然而,對於並表且確認少數股東權益的,我們則可以通過少數股東權益規模變動、少數股東損益的收益匹配性及相關資金往來等角度去識別並還原這種“隱性債務”。

其次,公司盈利水平易被美化,通過少數股東承擔虧損,美化上市公司指標使得其真實盈利能力易被高估。一般情況上市公司承擔更多融資主體的角色,同時公司盈利能力與成長性又能推動公司市值上升從而進一步拓寬公司融資的便利性或套利空間。因此,如何獲得規模性成長與盈利能力加強成了衆多上市公司的經營目標。而少數股東的引進,可謂一箭雙鵰,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少數股東撬動資產槓桿、獲取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將虧損通過少數股東股權安排讓虧損“剝離”至體外,換言之即公司獲得規模的同時虧損可以讓少數股東承擔而不影響上市公司盈利關鍵指標。

最後,通過少數股東特殊股權安排,將上市公司利益輸送到特定相關利益集團,易觸發公司治理的“暗疾”。一般而言,從信披角度看,對於少數股東權益明細披露監管硬性沒有要求,因此有的上市公司選擇披露少數股東明顯,而有的公司選擇不披露。在這種相對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讓公司更容易產生利益輸送的溫牀。特殊利益集團則可能通過少數股東權益安排間接掏空上市公司。

綜上,可以看出,通過少數股東權益或少數股東損益可以間接“度量”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明股實債風險,是否存在盈利調節風險,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風險。(公司觀察/夏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