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門新的學科叫“明學”;有一種新的語言叫“明言明語”;有一種新的關心方式,叫“黃曉明”式的關心。把今夏熱播的《中餐廳》第三季追一遍,你就會陷進“黃式漩渦”。

憑心而論,在節目中黃曉明絕對是勞心勞力,但說話做事就是讓人覺得哪裏不對勁。

畫面一:

楊紫在搬桌椅時,不小心卡到了手指。黃曉明非常關心,幫她上藥。

到第二天,楊紫的手還是有點痛,黃曉明提出帶她去醫院,楊紫認爲只需要買藥噴一下就好了。這時,黃曉明說出了第一名“明言”: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被“明言明語”笑到的楊紫

當時,楊紫的反應,就是所有看節目觀衆的反應:如此霸道總裁的表現方式,我是在看瑪麗蘇偶像劇嗎?

短短一句話,出現了兩個“我”,完全讓人忘記了這是對楊紫的關心,只以爲這是一場黃曉明的表演秀。

畫面二:

因爲套餐問題,讓整個餐廳混亂不堪,人人都筋疲力盡。

在開會時,黃曉明要大家提出看法,大家提出套餐設置有問題。聽了一圈的看法,黃曉明大手一揮:套餐沒問題,沒有人說喫不完。只有人說等太久,沒有喫到。這個問題,我要指出來,小林哥出餐太慢。

哪怕林大廚解釋,新來的幫手還沒法完全幫忙。黃曉明也只是一句:那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解決。

堅持認爲是林大廚的責任

那一刻,林大廚的疲憊無力和委屈,讓他都無力說話,只能嘆氣了。

看到這,讓人只想感嘆:他還有沒有同理心?他的關心顯得如此不真誠,指責得又如此武斷,難怪讓看衆生厭。

所謂同理心,又指共情,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和理解。例如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

丹尼爾.戈爾曼曾在《哈佛商業評論》中說到:認知同理心,即理解他人處境的能力;情緒同理心,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同理心關懷,即明白他人需求的能力。

縱觀黃曉明在整個《中餐廳》的表現,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同理心,導致他缺乏真誠,獨斷專行,顯得情商極低。

2.同理心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在《中餐廳》中有一幕,可以讓我們很明顯地對比發現,有沒有同理心,區別有多大。

一位客人在買單時,向黃曉明建議:粉蒸肉不太好,可以換成排骨,因爲這個肉特別難嚼和連筋。

這是一個善意的建議,意大利的豬肉肉質與國內有區別,大廚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失誤。

但是在開會時,黃曉明直接告訴林大廚:客人說這個肉不好喫,與其這樣的話,不如我們就取消這個菜。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黃曉明式關心,只是“自我”的表演秀

林大廚聽後,下意識地便擦了擦眼角,臉上的表情都有點僵硬。

他是國宴大廚,對菜品有自己的高要求;在辛苦一天後,知道自己有疏忽,專業上又受到如此徹底的否定,那份疲憊和失落是加倍的。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黃曉明式關心,只是“自我”的表演秀

王俊凱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在散會後特意追上林大廚,手搭着他肩膀解釋。先肯定大廚的廚藝沒有問題:今天那一家其實也沒有說是蒸肉不好喫;然後說明實際情況:是肉有點硬,是肉質的問題。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黃曉明式關心,只是“自我”的表演秀

同樣是說到菜品的問題,黃曉明是澆了一瓢冰水,全面否定;王俊凱卻是暖心體貼,既看到了大廚的辛苦,又反應了實際問題,同時還保護了大廚的自信心,釋放了他的壓力。

兩種說話的方式,孰高孰低,一目瞭然。區別也就在於,王俊凱更有同理心,能站在林大廚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體會他的感受。

從後面的節目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王俊凱要走時,林大廚不捨到甚至要落淚。

拿破崙•希爾曾說: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思考問題,並能切實幫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

有同理心的人,說話做事都讓人如沐春風,因而也就擁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中更是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