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广西藤县北部的大黎镇,其下辖有一个古制村。如果没有发生太平天国那场轰轰烈烈的起义,那么大黎镇和古制村就会和广大普通村镇一样,不为外人熟知。

古制村一带现存不少太平天国的遗址或景点,其中“赋玙学堂”是很有意思的一处。

据记载,“赋玙学堂”建于1825年,原本是古制村里的陆氏长老为让本族弟子启蒙而建。也就是村里陆姓人自建的私家学堂(私塾),方便陆家孩子读书。学堂刚建成,就有1位7岁的陆姓子弟入学,他的名字叫陆海平。

赋玙学堂

不过,渐渐地,学堂不再限于陆姓子弟,也会有一些邻村的孩童来这里读书,于是,“赋玙学堂”这所村小学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大约其后20年内,有3位邻村的小伙伴先后在赋玙学堂读书。他们是新旺村的李以文和他的堂弟李世贤、西岸村的陈丕成。

这四位就是后来参加太平天国而闻名史册的陆顺德(原陆海平)、李秀成(李以文)、李世贤、陈玉成(陈丕成)。

其中,陆顺德(1818-1865)年纪最大,李秀成(1823-1864)次之,李世贤(1834-1865)第三,陈玉成(1837-1862)最小。

最后,他们在太平天国都被封了王爵,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李世贤为侍王,陆顺德为来王。

“赋玙学堂”这所村小学竟然走出了太平天国四位王,真是不简单呀,而且都是重量级王。英王,忠王,侍王都是1859年获封,含金量极高,随后三人都加了军师衔。

军师是太平天国最高荣誉了,整个太平天国,获封军师衔的只有11人,分别是左辅正军师杨秀清、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前导副军师冯云山、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公忠又副军师、开国军师石达开、精忠军师洪仁、护国军师、真忠军师李秀成、勇忠军师陈玉成(追封)、正忠军师李世贤、悫忠军师杨辅清,还有幼天王封的正军师洪仁、副军师刘庆汉。

除了刘庆汉名不副实、杨辅清名难副时以外,其他9人都是货真价实的天国支柱,用现在的话说,妥妥的“副国级”。尤其是后期,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成太平天国的三位最重要的军事统帅,其他王无法抗衡,一时家喻户晓。

相比之下,同为赋玙学堂走出来的老乡陆顺德虽然也封王了,而且从1861年11月这封王时间来看,这王爵含金量还较高,不是滥封王出产,但是相比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三人,可差远了。而来王陆顺德资格很老,参加了金田起义,属于老革命,这是他们三人没有的经历。因此,陆顺德没学弟们混得好,肯定是有原因的。

原来陆顺德在金田起义前是三合会(天地会)成员,他有自己的老大:罗大纲。罗大纲是三合会首领,陆顺德早年跟着他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过英军,后随罗大纲起义反清,辗转广西诸县。咸丰元年(1851年)初,也正是金田起义时期,罗大纲率所部2000多人从桂平江口投入太平军,被任为左二军军帅。于是,陆顺德也就跟着投奔了太平军。

因为罗大纲是天地会旧部,不是拜上帝教嫡系,所以在太平天国这边不受重用,尽管罗大纲擅长打仗,功勋卓著,但直到战死都没能封侯封王。罗大纲尚且如此,那么跟班的陆顺德自然也不受重用。

罗大纲死后,陆顺德转到了李秀成的麾下,李秀成看到他作战勇猛,经验丰富,加之又是同乡人,所以开始提拔重用他,大战三合镇、收复两浦、急援天京的一系列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紧接着克苏州、嘉定、松江府,更是名声大噪,他成了太平天国第一个进入上海的将领,积功获封殿前南破忾军主将认天义。

陆顺德开始大显身手,跟着李秀成救援安庆回来后,率所部席卷浙江,克萧县,占绍兴,声势大振,天王洪秀全召他入京,以克萧山、绍兴功,封殿前斩恶留善来王彩千岁。

陆顺德这才成了“赋玙学堂”走出去的第四位王。

太平天国前期,他跟随罗大纲,所以一直默默无闻,后期跟了同乡李秀成才得以一显身手。

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们四人和“赋玙学堂”一点都不搭,因为他们的成就并不是靠读书取得的,他们在“赋玙学堂”或许就只读了半年数月,半文盲罢了。陆顺德家还算温饱,而李秀成兄弟和陈玉成家是一贫如洗、食不果腹,因此,当太平军号召劳苦大众反清时,他们才会毅然决然地烧毁茅屋,举家投奔。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