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崔貫利

從動力學的角度來說,心理創傷的治療必定要經過一個階段——記憶的重新組織和哀悼。

1

什麼叫做哀悼呢? 哀悼的意思,就是從精神層面上,從自己的心理上承認自己失去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人們在生活中失去一些東西,但是有些人在心理層面上並不承認真實的失去,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說沒有完成哀悼的儀式。 前面我們給大家談過心理創傷的治療的上一個階段,就是穩定性技術和安全感的技術。包括我們前面所說的一些安全島技術、保險箱技術,都是用來增強當事人的安全穩定的心理狀態和他的情緒的。 當事人已經完成了上個階段的治療任務後,他逐漸增強了自己能夠管理和應對壓力以及應對症狀的這些初步的能力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第二階段的治療了。

2

第二階段的治療,最大特點就是對回憶進行哀悼的工作。回憶的目的不是重複一件事情的創傷,而是對創傷性事件進行處理和再次加工的過程。 這個加工實際上是一種無害化的加工,或是對記憶的某些部分進行重新建構,重新組織自己的經驗系統。最終能使當事人把創傷作爲一個獨立的記憶,合併入自己的整個經驗系統內。 心理創傷,從動力學角度解釋,就是個體的經驗系統不能合併整個創傷的獨立記憶,導致創傷記憶獨立於個人的經驗系統之外。 於是不斷的發生一些閃回現象,侵入式的不斷進入當事人的精神世界,從而影響當事人的社會生活。

這就是爲什麼展開第二階段工作時,當事人將重新面對創傷性事件時,我們需要當事人感覺到安全和穩定。

所以在這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的和來訪者確認,就是當下感到安全以及穩定,我們纔可以來進行第二階段的治療。 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當再次面對創傷性回憶時,來訪者可能仍然會不時的感到一些恐懼或刺激,甚至還會增強部分來訪者的焦慮症狀。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得和來訪者進行反覆的確認,來訪者是否覺得現在還處於自己可以管理的範圍內,那麼就可以進行治療。

這個階段對回憶進行工作,對創傷進行一些重構記憶的工作,以及完成哀悼儀式,必須是循序漸進式。一點點的增加來訪者再次暴露創傷性回憶的過程的能力。

來訪者在回憶過程中,剛開始就像是自傳式的描述,可能他會把當時發生的事情重新進行回憶。 回憶的過程中,在諮詢室內進行的時候,當事人的回憶過程,其實也相當於是對這個事情再次結構化的過程。代表着當時未發現的一些感受,能夠得到再一次的表達。 一些經過反覆表達的感受,能夠得以結構化,甚至會產生部分的賦義。 創傷事件發生時的一些錯誤賦義,能夠得到重新組織經驗的機會。

3

總的來說,就像拉康流派關於創傷的三要素一樣。一、創傷必定會留下剩餘物。 也就是從哀悼儀式上講,這就是創傷,你得承認這件事情真實的發生、承認這件事情對你造成了某些傷害、承認你失去了某些東西,這叫做在心裏面完成一個哀悼。二、當時被錯誤賦義的部分現在進行重構。什麼叫做錯誤賦義?大家整天看到各種各樣的網絡自媒體,那些所謂的原生家庭創傷的文章,實際上對你小時候發生的事件是一種錯誤賦義。因爲那些文章裏面所說的,是一個叫做創傷記憶池的東西。是無數個人的東西經過添油加醋的成分放到記憶池裏面去的。

而你看了這裏面的東西之後,用那些解釋來給自己的創傷進行賦義,所以這個賦義過程往往都是一種錯誤性的賦義。這種錯誤賦義有時候反而會強化某些本來不存在的創傷問題,所以這個過程要對那些錯誤賦義的部分進行重構和重新賦義。三、對真實回憶中未表達的感受重新賦義。新的賦義將使得那些從未表達過的部分得到了一次被賦義的機會。

從這三個部分,讓當事人能夠重新得到一次完成哀悼和記憶的重組。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