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公元前669年,衛國衛惠公去世,他的兒子姬赤繼位,史稱衛懿公。

衛懿公極好養鶴,他喜歡鶴的程度一點不亞於葉公對龍的喜愛。不同的是,一開始衛懿公就養了一大羣鶴,而葉公到最後才見到龍,衛懿公是一國之君,而葉公只是楚國的一個貴族,結果呢,衛懿公養鶴誤國,自己因此而亡,葉公也被自己喜愛的龍嚇走了。看起來,玩物喪志並非虛言。

衛懿公爲鶴修了大片的棲息之地,佔用了農田甚至王宮,並且根據鶴的等級封官進爵,享受俸祿。

北方的狄人聽說如此的荒唐行徑,認爲有機可乘,傾全國之力南下攻打衛國。衛懿公倉促應戰,而此時,有人卻說:“使鶴。鶴有祿位,餘焉能戰?”還是讓有俸祿的鶴去打仗吧,我們沒有俸祿,連飯都喫不飽,哪有力氣打仗呢!最後衛軍兵敗黃河邊,而衛懿公竟被狄人分而食之,可悲可嘆。那些他生前喜愛的鶴,倒是同他一併進入狄人之腹。

人有七情六慾,喜歡一個東西不奇怪,而最爲奇怪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很多人在旁觀,卻沒有人提醒、勸阻。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這個愛好到無傷大雅,甚至可以藉此裝點門面。家裏面到處都有龍的形象,來人也都會附和,說不定還會送幾個關於龍的字畫給他。而葉公沉醉於龍的幻想中,於他人並無害處,所以沒人相勸,也可以理解。就像身邊的朋友賺了錢,買了單反相機又買了一堆鏡頭,即使沒拍出好照片,也不會有人勸他放棄這個燒錢的愛好,畢竟這位朋友花自己的錢,即使浪費了,也沒有傷害他人。

而衛懿公的愛好就不一樣了,別人的愛好頂多玩物喪志,不思進取,他的愛好能要命,不僅要自己的命,還會要了別人的命。

身處高位,不進則退,別人不思進取頂多自己碌碌無爲,一國之君不思進取,貽誤的是整個國家。不進則退,衛國在惡劣的大環境下,稍有鬆懈就會有人趁虛而入,何況衛懿公如此荒唐的舉動。

身邊的大臣沒有看到麼,絕對看到了,可是不敢說,老百姓沒有議論麼,絕對有議論,可是衛懿公聽不見。在那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時代,沒有人敢於提出質疑,一國之君也聽不到任何不同的聲音。唯一的機會就是君主的自省,有自省意識的君主才能聽得進諫言,也纔有改進的機會。

衛懿公之死責任在於衛懿公本人,更在於當時的那種文化。

衛懿公,一個活成了笑話的國君,我們卻笑不起來,有的只是對祖先遺憾的淚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