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未來?這是個很“大”的話題,也許一萬個人會有一萬種答案,而我眼中的“未來”就是以後的“現在”。其實,未來和現在只是處在相同時間軸的兩個點,它們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該以何種方式去迎接未來纔是關鍵所在。

每一個領域,不同的場景,迎接未來的方式大相徑庭。以汽車爲例,它迎接未來的方式是什麼?我認爲一定是技術。

這並不難理解,伴隨着主流購車人羣的年輕化,消費者對於同質化的產品越來越牴觸。花樣百出的設計、繁多的豪華配置以及“噱頭”營銷,這些都很難再打動他們。換句話說,高尖端的技術纔是開啓未來汽車市場真正的“鑰匙”。

那麼問題來了,這把開啓未來汽車市場的“鑰匙”,究竟是什麼樣的技術呢?我認爲技術不應該只侷限於概念或者噱頭,它最終一定要回歸到現實的生活中來,能夠真正的服務於消費者的日常使用,爲他們創造方便、安全的駕乘環境,這纔是技術的真諦。

所以,主導未來,可以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高新技術一定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就是“獨有”,第二則是“實用”。

現在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現代起亞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控。依照我們的慣性思維,可能每次提及韓國品牌,最先聯想到的就是“另類”和大膽的設計。那些確實是它們的特點和優勢,但也只是之一。在現代起亞“花枝招展”的背後,雄厚的技術儲備是其另一大優勢所在,這也符合了技術引領未來的大趨勢。

前段時間剛剛上市的東風悅達·起亞凱酷和北京現代第十代索納塔,就是現代起亞集團高新技術儲備的“風向標”,可以說是集現代起亞萬千“寵愛”於一身。這其中涵蓋了平臺、動力總成以及諸多貼合時代的技術等。

近幾年,“平臺”這個詞由幕後移步到了臺前,諸如MQB模塊化平臺、VSA智能架構等等,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但其實從最早福特開始採用流水線造車開始,就已經爲汽車的平臺化發展埋下了伏筆。

平臺對於一臺車而言,是一切的基礎。或者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爲,平臺就是一臺車的骨骼,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第十代索納塔和凱酷都是基於現代起亞第三代i-GMP平臺打造而來的。第三代i-GMP的全稱是innovative - Global Modular Platform,從字面翻譯就不難看出,這是一款面向全球的創新模塊化平臺。第三代i-GMP平臺融合了現代起亞汽車集團最新的模塊化技術,該平臺技術兼顧了多種車型的開發,並且在輕量化、安全性和駕控質感等方面,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更實惠

第三代i-GMP平臺可以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呢?首先就是價格上的優勢。衆所周知,一臺汽車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合而成,試想一下,如果每一個零部件都是“特供”給某一款車的話,所要付出的時間和成本都會是巨大的,而這些勢必會作爲車輛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最終的結果就是提高車輛的價格。

這種做法其實對車企也好、對消費者也罷,都是沒有什麼好處的。爲此,現代起亞集團以標準化概念爲基礎開發平臺和零部件,將“共享”二字發揮到了極致,從而縮短研發的時間,有效的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最終使車企和消費者獲得一個雙贏的結局。

更安全

說完了價格上的優勢,再來聊聊平臺最爲核心的技術優勢。第三代i-GMP平臺提供了很強的“靈活性”,以第十代索納塔和凱酷爲例,它們的車身結構依託第三代i-GMP平臺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更短的前懸、更長的軸距和後懸、更低的車身重心,這些調整不僅可以增加視覺上的運動感,還可以切身有效的提升車輛行駛的穩定性。

安全就像是一條紅線,如果說其它方面都是可有可無的話,那麼安全這條紅線是絕對不容觸碰的。第三代i-GMP平臺打造的車身主要位置都採用了超高強度鋼材,車身的整體平均強度提升了10%以上。與此同時,多重骨架結構的發動機艙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可以有效的進行釋能,從而最大限度的保障車內駕乘人員的安全。

更強勁

如果想要一臺動力性能優異的車,除了動力儲備充足的發動機,“瘦身”也是個方法。第三代i-GMP平臺在輕量化方面也有着很不錯的表現,以凱酷爲例,相比上一代K5自重減少了55kg以上,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推重比。第三代i-GMP平臺對空氣動力學也做了一定的優化,通過梳理氣流,加強對發動機的散熱效果,使發動機的效率更高。此外,通過優化車底氣流,減少行車時的空氣阻力,在降低油耗的同時,也對動力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幫助。

更舒適

衆所周知,車內空間與車身尺寸有着直接的關係,但只是有車身尺寸還不行,車內結構的優化也很重要。第三代i-GMP平臺通過優化車身結構,並將發動機艙、座椅位置等採取下置式設計,使得車身高度、車廂地板以及座椅位置得以下調,最大限度的提升了車內空間的可利用率。

如果說平臺是一切的基礎,那麼在此基礎之上,最爲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動力了。這其中,讓現代起亞集團最引以爲傲的技術之一,就是第四代CVVD發動機技術。CVVD是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Duration連續可變氣門持續期的縮寫。如果將可變氣門控制技術的迭代關係作區分的話,最初級的就是S-CVVT連續可變氣門正時,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普及,在很多定位相對較低的車型上也是可以找到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區分方式,就是在D-CVVT進排氣雙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的基礎上,有沒有加入連續可變氣門升程技術。

現階段,德系比較注重性能的車型,大多在奧托循環和米勒循環之間相互轉換,而日系注重燃油經濟性的車型,則會選擇在奧托循環和阿特金森循環之間進行控制。如何在動力和燃油經濟性上做一個權衡,一直都是困擾各大車企的一個難以攻克的問題。

而現代起亞集團的第四代可變氣門驅動技術,是在D-CVVT進排氣雙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的基礎上,加入了特有的CVVD連續可變氣門持續期的技術。直觀點說就是該系統可以獨立控制進氣門打開和關閉的時機,在米勒、奧托和阿特金森循環間自由切換,從而在兼顧動力的同時,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燃油經濟性。

自動駕駛,一個現階段在汽車領域最火的詞,但就現階段來說,它的實用性真的可以得到保證嗎?如果只是單純的無人駕駛的話,確實實用度有限,但如果將無人駕駛技術與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動安全配置整合到了一起,這便是讓高新技術真正的做到爲駕駛者所用,這也是現代起亞集團目前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解決方法。

現代起亞集團研發的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無論硬件層面也好,或是邏輯理念也罷,都將自動駕駛功能與主動安全系統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換句話說,這兩大功能在現代起亞的車型上是完全互通的。

總結:技術的光 要映射到現實 才能引領未來

技術的意義是什麼?不是吹牛的資本,更不應成爲營銷的噱頭,真正對未來汽車發展有用的高新技術,一定是要映射到現實中來,切實的服務於駕駛者,那樣的技術才能引領未來。對於現代起亞而言,無論是第三代i-GMP平臺也好,亦或者是CVVD發動機技術也罷,從“外包裝”上看,似乎與很多品牌所主打的技術沒有什麼兩樣。但我認爲,現代起亞集團的這些技術,最大的優勢在於真正的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使這些技術真的可以回饋到產品中來,切實的可以爲日常的駕駛和使用提升便利性、舒適性以及安全性,這纔是技術本身最爲重要的一點,同時也是汽車發展的未來。

(圖/文 網通社 樑子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