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間,孩子們開學已經一個月了。

家長們驚喜地發現,原來在家喫飯特別困難的孩子,經過在幼兒園裏一個月的鍛鍊,居然變得不僅愛喫飯,而且頓頓不浪費。

幼兒園的老師們究竟用了什麼樣的小妙招?

哪些妙招可以“搬”回家?

家長們迫切想知道!

近日, 《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週年養育新觀察主題對話直播活動第20期—— “珍惜糧食,從小做起"主題特別邀請了來自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紅星幼兒園的保教主任趙敬,來與大家一起聊聊如何幫助孩子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本次活動通過新浪新聞、百度百家號、央視頻、一直播、天貓直播。

直播中有哪些精彩的內容呢?我們將直播中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和專家的精彩解答提煉出來,與您分享。

直播嘉賓:趙敬

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紅星幼兒園保教主任

01在育兒生活中,爲什麼孩子浪費糧食的現象這麼普遍?家長應該怎麼辦?

趙敬: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勤儉節約的意識慢慢淡化了。

但是“珍惜糧食、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

讓孩子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家長首先應該提高自身勤儉節約的意識。

其次,出現食物浪費情況有時候責任並不完全在於孩子。

因爲,孩子的進食能力和胃腸道消化能力是有關係的。當孩子還小,他的胃口也較小,消化系統的發育尚不健全。

這時家長在餵養孩子時要秉承“少食多餐”的原則,並且還要爲孩子合理安排餐點,幫助孩子養成定點、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

例如:大部分幼兒園會實行三餐兩點制。所謂三餐就是早、中、晚三頓正餐,而兩點是指每天上午、下午的加餐。

比如在我們的幼兒園裏,上午10點左右,我們會爲孩子們加一餐,以酸奶、牛奶、小點心或水果爲主;

下午2點半左右,我們又會給孩子加第二餐,以應季水果爲主,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孩子一天所需的營養。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晚上回家後,家長們可以爲孩子適當補充酸奶、牛奶、小水果等食物,但是不建議額外再給孩子補充主食。

第三個原因是家長在平日沒有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比如說有些家長自己就常常剩飯,孩子有樣學樣,也出現了類似的行爲。

所以,想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費糧食,家長就應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爲孩子們樹立榜樣。例如在居家生活中,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去傾倒剩菜剩飯或者過期的食品。

02孩子喫飯的時候飯粒總是撒得到處都是,怎麼說都不聽,該怎麼辦?

趙敬: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先不要急着責怪孩子。

這是因爲孩子的年齡還較小,精細動作的發展還不完善,手部的小肌肉羣不夠協調和靈活,因此當孩子獨立使用勺子、筷子進餐時,出現撒飯、掉飯的情況是很正常的。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比如撿豆子、捏米粒等來加強孩子手部小肌肉羣的鍛鍊。 除此之外,家長們要教給孩子使用餐具的正確方法並及時糾正錯誤的方法。

第二,進餐時可以播放一些輕音樂、鋼琴曲,讓周圍的環境變得更舒適一些。在孩子進餐時,家長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不催飯,不強行餵飯,也不去聊和進餐無關的話題,儘量爲孩子提供安靜、專注的進餐環境。

第三,針對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從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汲取智慧, 通過給孩子閱讀繪本的方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習慣。

例如《大公雞和漏嘴巴》,這是我特別喜歡給孩子們講的故事,在風趣幽默的文字和圖畫中,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糧食。

03孩子總喜歡剩飯怎麼辦?在幼兒園這樣的情況多嗎?老師會採取什麼方法?

趙敬:在幼兒園,這樣的情況肯定還是會出現的,但是非常少。幼兒園老師會從分餐策略、座位安排等方面解決這一難題。

幼兒園老師的分餐策略

老師會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對於有點挑食、身體不舒服、食慾不振的小朋友,老師會採取少盛多餐的方式。 先給孩子少盛一些飯,等他喫完,鼓勵他可以再喫一點。

而對於可以正常進餐的孩子,老師在首次分餐時先爲孩子們盛80%的用餐量,剩餘的20%用於後續給孩子們添飯,這樣既保證了孩子們的用餐量,也不會因孩子喫不下而造成浪費。

幼兒園老師的座位安排

在安排座位時,老師們也會花費一些小心思。 例如把飯量好的孩子與食慾不佳的孩子安排坐在一起,在飯量好的孩子的帶動下,小飯桌的周圍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喫飯氛圍,你會發現孩子們喫得都很開心。

另外,關於剩飯,家長要考慮是不是孩子真的喫不下,怎樣能讓孩子喜歡喫?

比如,用餐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今天的食譜、食材這些話題,引起孩子想喫的願望;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帶孩子參與食物製作的過程,這樣做出來的飯菜孩子往往喫起來更香。

04孩子馬上就上幼兒園了,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會不適應幼兒園的伙食,老師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趙敬:爲了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多樣化的飲食結構,順利培養進餐好習慣, 我們幼兒園會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發育特點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其中有一些活動在我們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也可以進行。

例如,針對小班孩子愛模仿、擬人化的心理特點,我們開展了“好餓的小魚”的主題活動,活動來源於《好餓好餓的魚》這本圖畫書。

老師們會帶着孩子讀繪本故事,演繪本故事,還會把繪本中典型的形象做成道具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來。

在活動的過程中,小朋友們萌發了養小魚、喂小魚的好奇心,在餵養小魚的過程中,孩子們從關注小魚的飲食到關注到自己的飲食,從而向繪本中小魚學習,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針對中大班孩子愛合作、愛探索的心理特點,我們開展了“我的園子我的菜”主題種植活動。

孩子們在種植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們深刻體驗到“一粒米,千滴汗”的道理,理解了種植糧食的不易和艱辛,這種體驗和感受會烙印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從而讓愛糧節糧成爲孩子內化於心的良好行爲品質。

本期的直播分享就到這裏啦,相信各位家長看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入選

#珍惜糧食,從小做起#主題活動的

中獎名單吧!

請以上留言的家長將您的姓名+聯繫方式+地址+入選留言內容發送到後臺,我們會爲您寄送小禮品表示感謝!

相關文章